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南大学法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并促进国际贸易。

(3)国际标准体系

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90多个国家级标准团体参加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

①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

②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③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

④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IS09000系列标准具有权威性,它的作用在于取得丁IS0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该项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4)食品可追溯体系

①食品标准委员会认为“追溯能力/产品追循”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欧洲主张使用追溯能力; 美国主张产品追循。

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③可追溯性是利用己记录的标志(这种标志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志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志己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

2. 试从理论上来分析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

【答案】(1)尼尔逊将商品分为二类: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

①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决定商品品质;

②经验品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才能判断其质量的商品;

③信用品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判断其品质,只能借助于其他的信息才能决定其品质。

(2)食品质量要素的品质特性,既具经验品特性,又具有信任品特性,而食品安全要素更多属于信任品。

①市场机制在搜寻品特性方面不会出现失灵;

②在经验品市场上,市场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重复购买、厂家的声誉投资和广告策略等途径改善信息传递,缓解由质量信号传递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③在信任品市场上,市场机制则完全失灵。

(3)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传递,是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性转化为搜寻品特性。传递成本则是这种转换的交易成本。通过第三方介入市场,如产品检测或质量认证,提高信号传递机制,可以解决食品质量安全信号的市场失灵问题,实现高质高价。生产者无法接受高检测成本,产品价格也会因为增加检测成本而变得高昂。

(4)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需求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

①食品安全供给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风险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风险性较高的食品可以获得额外的效用;

②食品的供给商也仅仅愿意在消费者可以觉察的安全性层面提供这一安全水平的食品,否则即使供给的食品安全性很高,却可能带来效益的损失。

3. 如何看待关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争论?

【答案】(1)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待小农经济。

(2)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孰优孰劣之争常与农业经营规模大小优劣混在一起:农业经营规模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确定农场最佳规模、为农场选择土地面积和投资数量提供依据,这种比较是同质比较; 农业大生产与小生产研究的目的是要来说明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劣。

(3)大农论与小农论之争的实质在于农业生产应采取那种社会经济形式,用来作为农业政策选择的依据,或为农业政策进行理沦辩护,而不是纯粹的学术理沦之争。

(4)资本主义国家大小农场争论的实质

资本主义国家关于小农场与大农场的规模绩效之争,是对于家庭农场与雇工的大农场优劣之争。争论双方在实质上代表着这两种农场的利益,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取向。理论之争的背后是某

个社会群体利益,而争论的表现却是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的比较。

(5)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大小生产争论的实质

小农论者被视为反对集体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往往涉及到政治路线斗争,所有的文章都论证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政策造成思潮,思潮形成观点,观点推动研究。用大小优劣的观点来支持规模经济效益的研究,所要证明的是政策正确性。

4. 如何理解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合作社的基本特征包括:

(1)经营目标的双重性

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即服务性与盈利性的相统一。

当合作社与其社员发生经济往来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它可以为社员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的服务,力求经营成本最小化; 当合作社与外部发生经济往来时,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2)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

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即约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以合作占有为核心,在个体制基础上形成合作制,主要是指在以家庭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的一定环节由这些农民共同组成的合作社来完成,即在某个一定环节上,家庭经营为合作经营所替代,而在其他的环节上还基本保持着家庭经营的特性。

(3)管理的民主性

管理的民主性即自主与自愿的有效结合。

农业合作社必须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章程和制度,将有关问题以文字形式确定下来,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农业合作社是完全建立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农民所做出的自主选择,联合各方彼此信任,需求基本一致。

5.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应当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集约。

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农业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充分地利用这些农业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