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测评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

关键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 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集群 西安市

  摘要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测评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
于立新
摘 要 城市在现代旅游业中,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也是旅游系统中的重要节点。随着我国旅游业规模的日益增大,城市旅游在区域旅游业中愈加处于中心地位,各地政府对城市旅游日趋重视,城市旅游迅速发展,城市间旅游业的竞争也不可避免地日趋激烈,一些传统的旅游城市客源分流严重、游客滞留时间缩短、旅游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测评与提升战略研究”(03BJY088)和陕西省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西安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与产业集群组织研究”(2005KR14),根据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前沿与热点课题,选择了国内30个热点旅游城市,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对西安的旅游业竞争力提升战略,作了重点剖析。
从国外和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上看,随着旅游产业规模和产业复杂性的日益增大,城市旅游产业的宏观效益正更多地来自系统经济效益,旅游产业集群成为旅游文化的展演者、旅游项目的策划者、旅游活动的提供者、旅游经历的创造者,也为旅游的上游、下游和侧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使旅游产业的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大大加强;因而构建、延长旅游产业链,组建强有力的旅游产业集群成为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提高旅游产业的“溢出”效果和带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旅游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从实践上看,进入1990年代后的城市旅游业更多地呈现以城市化和集约化带动产业进步的发展格局,在此进程中,西部不少城市(包括西安),由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区位闭塞、景点分散、聚集性差、产业关联性差,使得城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空间集群,旅游产业链短而初级,甚至部分环节缺失,因之城市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延伸和旅游产业集群的组织,对西部旅游城市更有其普遍性和紧迫性,以实现城市和区域旅游业的赶超战略。
基于上述思想,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宁波、西安、哈尔滨、大连、厦门、杭州、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济南、青岛、长春、成都、沈阳、长沙、福州、昆明、海口、桂林、无锡、黄山、三亚、苏州、珠海和张家界这30个热点旅游城市,对其进行旅游业竞争力测评与提升战略研究。上述城市涵盖了我国的全部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大多数旅游业发达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对全国旅游城市有较强而全面的代表性,我国旅游业的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正是通过这些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得以体现,其竞争力测评及提升战略研究对我国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测评模型,这一模型由三圈层构成,由内到外分别是业绩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业绩竞争力由该城市的入境和国内旅游业的接待业绩,包括接待人次和收入构成,反映其参与旅游业竞争的结果,即现有竞争能力;基础竞争力由该城市的旅游业接待能力、旅游资源丰度、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度四个方面组成,表现的现有竞争实力的原因,事实上也即该城市的旅游生产能力;环境竞争力则体现与城市旅游发展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质量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六个方面,所体现的是旅游城市的竞争潜力,也即城市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对有关数据加以无量纲和标准化处理之后,本文对上述30个热点旅游城市的业绩、基础和环境竞争力及其单项指标进行了测评、排序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旅游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防止城市间同构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使各旅游城市更好地参与旅游竞争及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并为城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区域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影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旅游资源丰度、区位条件、对外开放度和城市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其旅游业绩之间的回归关系,发现其相关性较高,均在0.6以上。
在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各项指标测评和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西安市为例,研究了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业竞争力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曲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延长西安旅游产业链、构建西安的旅游产业集群、近期加快组建临潼秦唐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古都RBD旅游产业集群和环城游憩休闲旅游产业集群的西安市旅游业竞争力提升战略,以实现西安旅游业竞争力对东部城市的赶超目标,期望以此对西部其它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和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所借鉴。
 
 
 
 
关键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 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集群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