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他者哲学———兼谈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关键词:他者哲学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

  摘要


摘  要:本篇论文梳理了关于“他者”哲学的主要线索,由于他者概念在后现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所以成为了描述后现代文化的代表性词汇之一。对他者哲学的追本溯源也是为了厘清在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中“他者”概念的流变历程。
    他者概念的产生背景起于近代主体性哲学,在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哲学中自我是一个核心,充分肯定了自我能动性的作用。但是这会在认识论上导致一种唯我论。为了保证认识的客观性,在费希特和黑格尔那里才给“他者”的位置留出了空间,分别提出“自我设定非我”,和“主奴关系辩证法”,不过在他们那里依然是追求主客的同一,还是没有离开同一性和整体性的追求。
    在现代哲学中,“他者”哲学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超越了认识论的范畴,由主体论哲学转向主体间性哲学。现象学大师胡塞尔为了保证先验自我知识论的有效性和普遍性,引入了他人意识的问题,认为可以通过“移情”配对性联想的方式,根据自我的意义去统觉他人的意义,自我就可以分享共同的理念世界,把握共同的客观意义。但是在胡塞尔那里他人只不过是我的认识对象被构成的一种辅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推己及人的理论,这种通过自身状况推出他者的状况,实际依然没有使他者取得独立性的地位。
    海德格尔与萨特的他者哲学转向了对他人存在的研究,海德格尔把他者看做是“常人的统治”,在常人世界的统治中,自我就会受制于他人、丧失个性、远离本质。常人指定了日常生活的存在状态是主体的沉沦,这种沉沦具有不可抗拒的必然性,是一个无奈的结局。而萨特的他者哲学的观点则是“他人是地狱”,萨特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的理论,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赋和本质,但是他人的自由往往对我的自由构成了挑战,我的自由受到了禁锢,所以冲突在我与他者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因为我与他人都要保持自身的主体性,所以“他人是地狱”确是萨特自由哲学里包含的应有之意,萨特从负面看待了他者对我的限制。
    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的他者哲学是独树一帜的,也是在拉康这里,“他者膨胀到前所未有的地位。”[1]他者是象征界的语言符号,而作为人只不过是说话的主体,说话的工具,主体在他者面前使自身被认可,当每一个主体的言语都需要他者的认可时,他者就取得一种中心的地位,另外他者还是话语能指的源泉,而无意识则是他者的话语,因此他者处于一种根本的地位,占据了人类主体的中心。拉康的他者概念是一个语言文化概念,他性其实体现为一种社会性,它赋予了社会文化以中心的地位。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以他者哲学著称,其他者概念建立在一种伦理学关系的基础上,我与他人的关系不是为己的而是为他的,当我在为他者负责的时候,我的主体性意识才被唤起,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道德的人,他认为这种以伦理学建构起来的主体性比认识论建构起来的主体性更为原初,更为本真。
在梳理完他者哲学以后,论文继续分析了他者哲学对女性主义的影响,之所以用“他者“这个概念来读解女性主义,这是因为女性主义先驱性人物波伏瓦曾用他者的概念来描述女性的生存处境,受她的影响后来的女性主义者延续了波伏瓦的这一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他者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新的解读。波伏瓦吸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把“他者“定义为一种内在性、并且不断重复而且毫无创造性的生存处境。之所以是这样,她认为决不是女人天生就该如此,而完全是后天在父权制社会文化下压制的结果。波伏瓦的这一观点给后来的女性主义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当然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波伏瓦也受到质疑,她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波伏瓦还是以父权制的观点为参照系。所以生态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都对原来的他者意义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她们认为女性他者的这种边缘性的存在有它本身的意义,它的价值不可小觑。
拉康的他者哲学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也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不管是吸收还是批判二者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
    应该说在后现代主义提倡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为他者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同时“他者”这一哲学词汇也极好地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的特质,他者哲学在后现代文化中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价值。




[1] 金惠敏 《无限的他者——对列维纳斯一个概念的阅读》外国文学〔J〕  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