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项目评估的三种类型。
【答案】项目评估包括服务前评估、服务中评估和服务后评估一大类。
(1)服务前评估服务前评估有需求预估和方案开发两种。
①需求预估指社会工作者诊断所需舒缓议题的范围和领域、目标人口的特征、问题、表达性需要和欲望,从而指导项目的计划和开发。
②方案开发就是在若干候选计划中选取合适方案。
(2)服务中评估服务中评估就是评价实务过程相关活动的状况,是一种动态评估。由评估者自己直接观察,总是比较容易了解每个过程进展的结果。评估者也应该在评估进行期问,随时检查各种各样的报告,以便能了解方案施行所产生的变化。
(3)服务后评估服务后评估是对服务效果进行评判,有结果评估和效率评估两种。
①结果评估就是比较服务前后服务对象的变化,判断项目是否有效实现计划目标。
②效率分析就是将干预结果与服务投入进行比较
2. 简述社区工作的目标。
【答案】社区工作的目标主要有:
(1)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②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③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④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⑤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⑥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⑦士曾强社区的凝聚力。
(2)罗斯曼对于社会目标的分类
①任务目标。
社区工作要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些具体任务,达到一些社会福利目标,满足某项社区需要,如修桥铺路、安置无家可归者等,这就是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
②过程目标。
社区工作的过程目标是促进社区人士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
及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公民对事务的了解,增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3)托马斯的社区工作目标分类法
①分配资源。社区工作是组织居民,就他们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令他们的权益得到保证。
②发动居民。
a. 社区工作可以促进公民权的发展,这包括培养基层居民的政治责任感,即令他们对政治感兴趣,掌握更多的政治知识和技巧去参与政治事务。同时还包括令居民拥有信心及能力,以影响政党和政府,监督政党或政府的运作。
b. 社区工作可以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
3. 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答案】(1)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
①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管理的问题。许多农民进城后,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无法融入到原有的社会经济组织之内,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福利等,只能在体制外生存而成为流动人口,大大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价高昂,居住条件差,社会秩序混乱。
③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样,使农村更落后。然而在城市中,贫困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在城市逐渐出现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家庭的基本生活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破坏问题。热岛效应、大气污染等。
⑤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文地理环境破坏问题。许多文物古迹,古建筑群等被强行拆除,相当程度上不可逆地对人文景观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⑥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问题。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
⑦城市资源短缺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相伴随的问题,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障碍。
(2)中国城市化的出路
在有关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讨中,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围绕以何种类型城市为主实现城市化,形成了以下几个著名观点:小城镇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并举论。
以上观点各有道理,又都存在一定缺陷。比较而言,“并举论”似更具合理性,更符合城市化的国际惯例,但鉴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与城乡分割政策,旧体制与政策的滞后效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改革只能循序渐进,这就必然对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产生影响。在对城乡分割的一些主要政策,像户口、就业、社会保障等的改革,在大中城市尚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目前推进城市化的主要选择。中国政府自2001年10月1日起
全面放开小城镇的户口限制,就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当然,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模式亦将在保持一定特色的基础上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4. 简述影响社会工作行政体制的因素。
【答案】影响社会行政体制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等。
(1)国家政治制度;
最早提出“福利体制”概念的丹麦社会福利研究专家艾斯平一安德森在解释不同福利体制差异的原因时,提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阶级动员的性质(尤其是工人阶级),阶级政治联盟的结构,福利国家体制制度化的历史传承。这三个因素的核心就是阶级结构,正是阶级结构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福利体制类型。
(2)经济发展水平;
具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形式和社会福利待遇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福利资源募集方式;
当前各国政府为谋求有效推动社会行政,以实现社会福利的目标,对于筹集经费无不全力以赴。其来源有四不中:
①政府按年度编列财政预算;
②政府为举办某种社会福利事业而开征特别税,专款专用;
③政府拨付特定税收的全部或部分,作为社会福利基金,专款专用;
④政府制定有效办法奖励国内民间机构团体及热心人士的捐赠,并建立志愿服务完整体制,有效结合民间力量配合政府推广社会服务。上述不同的福利资源募集方式对一国福利体制也会产生影响。
(4)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就与政府的社会政策有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组织的社会服务一般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框架内进行的;
②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③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政策的“检验器”;
④社会工作的效果有可能反过来成为推动社会政策改进的力量。
5. 简述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
【答案】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包括:
(1)不应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妇女问题,不应把妇女问题仅看作是妇女自身的问题,而应站在社会的高度全面地看待妇女问题,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2)不应静止地看待妇女问题,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妇女问题。
(3)应充分认识妇女的社会作用。积极宣传、重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积极协同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