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职前与职后一体化课程的研究

关键词:一体化,科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科学教师培训,课程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来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从科学课程改革中来看,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既要完成一般角色的转换,又要实现特定的角色变换,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科学教育专业是为了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体系中新近设置的一个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师资的复合型专业。由于该专业尚处于试办阶段,如何搞好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科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因此,从教师专业化的视角,讨论中学科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推进科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既是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科学教师发展的长远利益。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深入探讨了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以及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及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依托,对促进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科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的课程体系展开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 笔者所做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 1.从知识论的角度界定清楚了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知识结构。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科学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科学教师应具备广博的通识性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知识与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属于科学教师的显性知识,科学课程的教学、科学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属于科学教师的隐性知识,科学教师对科学的本质与历史的理解和科学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既属于科学教师的显性知识同时又属于科学教师的隐性知识。 2.对职前科学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做了深入研究:①通过文献法,总结评述了国内外职前科学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系;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情况做了实证研究;③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与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出了科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包括通识性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程、实践课程,以适当比例有机组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3.目前,我国科学教师职后培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本文对促进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在职培训课程做了开创性的研究:①对英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评述;②通过去国家级科学课程实验区调研,对在职科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课程实施情况、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他们对在职培训的期望等方面获得第一手资料且做了实证研究;③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英国先进的在职培训理念和培训形式及内容,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除重视校本培训以外,地方教育机构还可以与高师院校联合起来对中学科学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培训时间:每年暑假和寒假或者周六、周天(可针对在培训基地附近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形式:采用专题和讨论的形式;培训课程的内容:对非本专业学科理论知识、非本专业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实验技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等进行培训。评价可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形式,可用开卷、闭卷考试的形式和完成专业小论文的形式,对在职科学教师的培训课程进行评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