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各国间从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转向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渴求,进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育,教育应当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如何从根本上破除我国传统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养成的弊端,如何在教学中使拥有不同智力强项的学生得到适合自己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当今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课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新思路。该理论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狭隘和智力测验的弊端,重新界定了智力的定义并阐明了智力的结构。该理论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评价学生智力的标准应当是以在具体情境中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有效产品(特别是是否创新)为基准。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都拥有九种智力,人们间智力的差别不是智商高低的差别,而是智力倾向性的差别,各种智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人们对智力的重新认识和思考,该理论在很多方面与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目标的总体精神是相符合的,其观点在当前我们的教学原则、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评价观中都可找到支持依据,特别是该理论提出的 "为多元智力而教"、"为理解而教"的教育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如何评价不同智力的学生等操作方向,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我国传统生物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多元智力培养的现状,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课题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指导,构建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多元智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程序如下: 1.多元起点,启智激疑:即通过多元方式引入情境,以便从多角度引发学生思维,使其发现问题。 2.围绕问题,拓展思维:通过自由讨论的形式,同学们就所发现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3.自选菜单,合作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任务驱动,各小组通过自主选择"智力活动菜单",进行合作学习。 4.展示、交流、评价:各小组成员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多元智力活动的成果,同学间进行交流和评价。 5.课下延伸:即专题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鼓励学生的反思和改进,继续挖掘和提高自我的多元智力。 本实验教学以《生物学(下)》第一、二章作为实验内容,以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施以多元智力模式下的教学和传统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有关的问卷和试题测量,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初一学生学习成绩、多元智力、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学习方法与能力前测统计 人数 学习成绩 多元智力 兴趣与自主性 方法与能力 N X S X S X S X S 实验班 41 81.3 7.6 171.9 23.4 22.4 2.2 44.3 1.9 对照班 41 79.7 6.8 169.0 22.7 21.6 2.3 43.9 1.6 Z值 -0.63 0.57 1.63 1.27 差异程度 P>0.05 P>0.05 P>0.05 P>0.05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差异不显著 表2 初一学生学习成绩、多元智力、学习兴趣与自主性、学习方法与能力后测统计 人数 学习成绩 多元智力 兴趣与自主性 方法与能力 N X S X S X S X S 实验班 41 83.8 9.1 181.6 8.1 29.8 7.8 52.5 13.5 对照班 41 78.7 8.0 173.4 7.8 24.3 7.5 46.2 13.8 Z值 2.76 2.56 3.23 2.09 差异程度 P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