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保国会
【答案】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2. 唐才常
【答案】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
3. 马尾海战
【答案】马尾海战是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84年8月,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6艘侵入福建马尾港,伺机攻击清军军舰,福建水师仓惶应战。结果清军军舰被击沉9艘,伤2艘,马尾船厂也很快被轰毁;法军军舰仅伤3艘。马尾海战之后,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4. 《广州湾租界条约》
【答案】《广州湾租借条约》是法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广州湾的条约。1898年4月,
,法国迫使清政府答应租让广州湾,并于1899年11月6日正式和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
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租期99年。此外,法国还取得了修筑从越南边境至昆明和从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以及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并逼迫清政府答应不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从此,滇、桂、粤三省变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5.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6. 戊戌政变
【答案】戊戌政变是清末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掌国政。政变以后,慈禧太后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时人称为“戊戌六君子”。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7. 《中英烟台条约》
【答案】《中英烟台条约》是1876年为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中英代表李鸿章和威妥玛在烟台签订该条约。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英国赔偿款银20万两;②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③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④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8. 镇南关大捷
【答案】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855年2月23日,法国占领了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在张之洞的推荐下,广西军务冯子材自募“萃军”18营,就任前敌主帅,准备收复镇南关。他整顿溃军,团结各军将士,在法军炸毁镇南关退驻关外后,移师镇南关前隘,积极备战,击退了法军多次进犯。3月底,法军猛扑关前隘,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中国军队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和越南义军也前来参战,冯子材发起总攻击,毙敌1000多人,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引起了法国统治者的巨大震动。
二、论述题
9.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
【答案】(1)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的觉悟有很大提高,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精神武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也就是说,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接受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内在的政治要求。只有借助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转化为自为的阶级,进而担负起革命领导阶级的时代使命。正是在这种势态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
(2)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逐渐以它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先进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走上了彻底反帝的道路,很自
然地把中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努力去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探寻新的救国道路。
(3)1919年7月,苏俄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南北
政府的宣言》,宣布无条件将沙皇政府在中国掠夺的一切权利一律放弃,支持中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这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
10.护法战争发生的原因、结果和教训是什么?
【答案】护法战争是孙中山领导的为维护《临时约法》尊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而发动的反对封建军阀独裁统治的战争。
(1)原因
张勋复辟垮台后,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拒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卖国独裁。孙中山率部分海军抵达广州,成立军政府,自任大元帅,讨伐段祺瑞,护法战争开始。
(2)结果
在反动政客和国民党“右派”议员的操纵下,非常国会改组军政府,改大元帅为“总统制”,迫使孙中山去职,护法战争失败。
(3)教训
①证明了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使孙中山加深了对军阀势力的认识。
②约法、国会的民主精神已为军阀、政客所阉割,“护法”的口号已经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要。
③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11.简述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案】(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告全党党员书》,主要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坚决清算了国民革命高潮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议认为,“如果不抛弃这一机会主义的方针,纠正过去的错误,那就不能正确地规定将来的工作,自然更不能进行革命的斗争,以适应当前的艰巨任务”。
②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关于土地革命,会议规定了没收大、中地主土地和祠族庙宇土地分给価农及无地农民的原则。会议通过了湘鄂赣粤四省秋收暴动大纲。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明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要求全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
③成立了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政治局委员有苏兆征、向忠发、霍秋白、李维汉等9人,候补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周恩来等7人。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3人为常委。
(2)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八七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它清算和结束了共产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