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优化研究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家族化治理模式,治理结构

  摘要

民营企业发展20余年来,在产值、吸纳就业、纳税、出口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创造竞争氛围、增强市场活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这项基本经济制度, 2004年下半年召开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了党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体系,把"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能力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提高到一个关切到中国经济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 民营企业在取得如此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规模经济问题、家族化管理问题、企业社会化问题等。同时,来自于宏观环境的压力也非常大。从微观角度看,即民营企业自身来讲,如何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适应当前的环境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呢?据统计,在中国民营企业中,90%以上属于家族企业。此外,如乡镇企业、合伙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部分国有企业等也大量存在着家族制或家族制管理。所以,研究家族化问题就成为研究民营企业的焦点。本文将就民营企业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以优化家族化管理的经济学研究为突破口,从当前研究的现状出发,结合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以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有重点、多角度、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民营企业产权设置的合理化是优化的前提。通过对产权理论的阐释,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使得交易费用最小的产权界定制度为标准,从而提出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现实路径,那就是,股权稀释、实现产权多元化;明晰内部产权、避免内部风险;推行流量股份、发挥要素效率;开展资本运营、促进产权流动。 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是优化的基础。委托-代理制是研究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之一,就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目前的特征分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还有待时日。就制度环境而言,其实施必然会带来很多代理问题,增加代理成本。势必导致委托-代理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实施的成本异常高。最好的路径就是家族制与委托-代理制的融合。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是优化的核心。在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选择上,鉴于当前国内的经理人市场环境还不是非常完善,法规、法律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聘用职业经理人而导致管理效率的提高所节约的交易成本小于因两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成本上升,民营企业从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应该选择家族成员直接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而不应该实施完全的委托-代理制度。当然,并不排除在一些关键位置上聘请职业经理人。 企业和政府关系的和谐化是实现的保障。新型的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构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我国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把企业发展目标融入社会目标中,提高整体竞争力,赢得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动地位,发挥对政府决策影响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重塑观念,强化服务,转变经济管理方式,分类指导,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