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现代企业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项目控制在项目实施中有何作用?
【答案】项目控制在项目实施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监控和测量项目实际进展,若发现实施过程偏离了计划,就要找出原因,并采取行动,使项目回到计划的轨道上来。如果偏差很显著,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
2. 试述知识传递的一般过程。
【答案】传递的一般过程:传递一翻译一转化。
(1)发展这个框架的理论基础是识别了边界上知识的三个方面的特征:差异、依赖和新颖。边界两边需要传递的知识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在知识积累的差异,即解决同一问题或执行同一任务的知识在量的累积卜有差别,也可以表现为知识种类的不同,即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同。促使知识传递的另一个必要的因素是知识间的依赖性,没有依赖性,差异性就不能促使知识传递发生。知识的差异和依赖是知识传递的前提条件。知识的新颖性是对知识的接收者而言的。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低时,知识传递的双方仅仅需要足够的语言片段(词汇)的支持,传递就会成功,此时发生的主要是信息处理过程,即“传递”。
(2)当知识的新颖程度超过一定的范围,使得仅仅采用语言的结构组织(句法)不再能表达含义模糊的知识,就需要双方建立“共同含义”来传递知识,此时知识传递的关键就是通过诸如建立跨边界的团队、共同工作、使用辅助软件等机制取得共同含义,知识传递主要的行为集中在语义的协调上,即“翻译”。
(3)当知识的新颖程度很高时,仅仅做语义上翻译是不够的,还应当对传递主体的兴趣进行协调和磋商。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双方的合作中,一方获得的最优结果有可能损害另一方,而导致整个任务失败,这要求各方都要结合对方的知识和兴趣转变自己的知识,双方的知识传递主要为了保证合作任务的顺利实施,这就是“转化”。
3. 什么是CIO? 其有哪些任务?
【答案】(1)C1O 是全面负责企业信息工作的主管,他不同于只负责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单纯技术型的信息管理部门经理。CIO 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且身居高级管理职位的复合型人才。
(2)CIO 的任务具体包括:
①在CEO 的领导下,主持制定、修订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全面规划。
②在CEO 的领导下,主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③直接领导企业内信息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统一领导与协调企业其他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与管理工作,主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④审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并监督实施。
⑤负责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选聘和管理工作。
⑥负责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所需资金的预算与筹措。
⑦参与企业高层决策。
⑧协调信息管理部门的内部关系及其与外部的关系。
4.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原则。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管理方法或思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管理者重视并参与
组织的管理者应对组织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负完全责任,质量决策和质量管理应是组织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管理者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必须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带头学习、理解,并亲自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对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支持,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下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2)把握思想、目标和体系等要点
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起质量第一、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起市场的观念、竞争的观念、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以及不断改进质量等其他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综合地、系统地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围绕一定的质量目标来进行。通过明确的目标,引导组织活动,激发全体员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衡量和监控各方面质量活动的绩效。只有明确质量目标,才能有针对地、综合地、系统地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日标通过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等,以及所有环节,涉及组织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处于控制状态。其次,通过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组织所有部门围绕质量目标形成一个网络系统,相互协调地为实现质量目标努力。
(3)打牢基础、搞好组织协调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从市场调研一直到售后服务的系统的管理。要切实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做好前提性、先行性的工作。另外,必须搞好组织协调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全面质量管理是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管理的总和,是围绕着共同目标协调作用的统一体。如果各部门所承担的质量职责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此外,还必须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质量管理体系开始运行之后,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其监控,确保按照规定的目标持续、稳定地运行。宏观的质量认证制度、质量监督制度也是促进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4)讲求综合效益,摆正质量和成本的关系提高质量能带来组织和全社会的综合效益。
微观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增强组织竞争能力,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盈利; 宏观上,可以节约资源,为全社会带来效益。但是无条件地、不计成本地追求“高质量”是不可取的。质量水平越高,成本也越高。必须正确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顾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获得组织的持续发展。
5.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当时的代表性思想主要有哪些?
【答案】(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8世纪中叶,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开始代替工场手工业。产业革命后,工厂成为西方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从而使生产组织日趋复杂。工厂内部的组织和管理的迫切性引起了资本家的注意。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了早期的管理思想。亚当·斯密、罗伯特·欧文以及查尔斯·巴贝奇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①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人们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术和能力以及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他指出,劳动所创造价值是劳动者工资和利润的来源,工资越低,利润越高; 反之,工资越高,利润越低。因此,劳动分工是人们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结果。他指出,劳动生产力的最大进步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能力,是劳动分工的基本依据。
②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首先提出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改善工人居住条件。他的改革试验证实,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也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多的利润。
③查尔斯·巴贝奇的利润分配管理思想认为,工人与工厂主之间既存在利益冲突,又存在共同的利益,这就需要通过利润的科学分配来调节,应建立“利润分配”制度,下人可以按照其承担的下作和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
(2)有代表性的早期管理思想
①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T 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这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它的目的就是找出完成工作的最好方式的标准。
b. 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能力,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对他们进行训练,使其成为一流工人。
c.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要在管理部门与工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应从物质上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应建立刺激性的工资制度。
d. 组织改革。改革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二是实行职能工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