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0(比较文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诗学一词的基本蕴含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答案】诗学一词的基本蕴含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发生了以下变化:
(1)西方文化中的诗学一词,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指文学理论,而且当时尚无小说、电影之类的体裁,故此时的文学理论只是狭义的,主要指戏剧的理论。
(2)诗学在中世纪则主要指诗歌的创作技艺和技巧。
(3)本世纪以后,由于形式主义文论家的努力,诗学被用于指称广义的文艺理论,包括对一切文艺体裁的理论总结和研究。
2. 20世纪90年代译介学理论取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有深厚的学理基础,即哲学上的怀疑论。
(2)有强烈的文化和政治取向,将翻译看作文化政治实践和引发社会变革的文化策略。
(3)以“跨学科为比较视域”,比如“历史研究”、“分层系统理论”、“文化史研究”、大陆哲学传统及其当代分支学科等纷纷与译介学交往和对话,在典型的比较视域中推进译介学的理论发展,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当代译介学的学科特性和内涵。
3. 请思考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有什么样的前景?
【答案】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对多元文化主义非常关注,对学科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如何定位发展,如何发挥其作用。比较文学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前景主要有:
(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语境下,未来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比较文学研究应当既是跨越国界和文化传统疆界,同时也是跨越学科界限的。
(2)当代的比较文学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利用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积极地参与多边的文化交流和对话,加强了世界各地的思想互动。
(3)未来的世界或许既不是文化霸权主义者自以为的一体化世界,也非文化孤立主义力图实现的诸文化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比较文学所致力建构的独特性与互补性共存、差异性与沟通性共存的多元化的世界,一个“道并行,不相悖”的和而不同的世界。
(4)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不会演变成一种同质化的世界文化,而是充满差异和复杂性的多元“世界体系”。全球化给这个多元化世界所提供的无非是一个全球性的文化场景,一个使各种文化互相看视的平台。
4. 译介学之交往属性具有哪三种作用? 哪三个特点?
【答案】(1)译介学交往属性具有的作用
①从事译介学之文学交往实践的主体间可以通过交往实践从“他者”身上看到“自我”,并以“自我”为尺度去看待“他者”,从而形成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
②可以促进文学、文化和文明共同体的渐次形成。
③可以交互影响和自由流动的方式保证“薪火相传”,文脉流播,促进人类社会和文明的持续和谐发展。
(2)译介学交往属性具有的特点
①交往实践取决于交往理性;
②译介学交往实践有赖于范式建构;
③交往属性决定交往功能。
5. 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为什么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
【答案】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原因在于:
(1)中国古人向来强调“通达”
主张只有从多个角度来观照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中国古人常说要“圆鉴”、“通达”、“达观”,即是此种观念的表现。
(2)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常从不同的视点来进行“散点透视”
这种观照习惯的缺点是不易形成固定的专业意识,但对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与跨学科的比较文学来说,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先天性优点。
由此可见,只要与外来文化有相对深入的交流与接触,中国人便极易产生一种不期而然的“比较文学”意识与眼光。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便与西域一带的国家乃至更远的阿拉伯国家有着频繁的接触与交流。
6. 简述在女性主义方向下对精神分析的探讨。
【答案】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者都承认,弗洛伊德、尤其是他的弟子海伦娜·多伊奇和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理论对妇女受压迫起了作用。尽管如此,她们还是相信,倘若女性主义者重新解释弗洛伊德的文本,通过抛弃它的生物决定论,强调俄狄浦斯阶段而不是强调人类性发展的俄狄浦斯阶段,或者通过以非父权的声音来讲俄狄浦斯的故事。那么,弗洛伊德的文本也可以被用来实现女性主义的目标,正如反之它可以用于非女性主义的目标一样。
(1)反思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早期的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如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卡伦·霍尔内和克拉拉·汤普森,他们都主张:妇女(和男人)的社会性别身份、性别行为和性取向不是生物学事实的结果。相反,它们是社会价值的产物。他们坚持认为,女人的生物性不是她的命运一一她之没有阴茎的确很重要,但这个重要仅仅是因为社会恰恰是赋于了男性以优越于女性的特权,由此,这三位理论家中每一位都对赋予妇女权力作出了贡献。
(2)支持或反对双亲共同抚育的女性主义者个案
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者多罗西·丁内斯坦、南西。乔多罗坚持应该更多地聚焦于性心理发展的
前俄狄浦斯阶段,而不是仅仅关注俄狄浦斯阶段,通过这样的研究,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父权社会如何以创造和维持男性统治的方式来建构性欲与社会性别。根据丁内斯坦和乔多罗的看法,有关作为个人和社会的男人和女人,这里的许多失误可以追溯到这一事实,即妇女承担了全部或大部分抚养子女的职能。如果男人和女人一样承担抚养重任,子女就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父亲和母亲都有同样的力量和弱点,人类处境的问题不能归咎于男人,也不能归咎于女人。
(3)发展女性主义对俄狄浦斯情节的再设释
朱丽叶·米切尔表示同意弗洛伊德的观点:俄狄浦斯情境是普遍存在的; 她意味着,没有对乱伦的禁止,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男人交换女人而不是相反,这正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父权制特征。米切尔认为,交换妇女这一律法,深深植根于人类的无意识,在个人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痛苦阶段浮现出来。因为男人不再需要通过交换女人来建立社会,米切尔推论说,俄狄浦斯情结现在可能成为多余的奥特纳坚持认为,人们把权威、自主性和普遍性归之于男性的,而把爱、依赖和个别性归之于女性的,但这些对于俄狄浦斯情结并不是最重要的。社会性别结合关系仅仅是儿童接触男人和女人的经验的结果。社会如果改变儿童接触男人和女人的经验,也就会改变他们关于“男人特性”和“女人特性”的观念。
综卜所述,在女性主义方向下对精神分析的探讨,主要涉及生物决定论,男性和女性在抚育子女的角色扮演以及对俄狄浦斯情节的诊释等方面。她们认为弗洛伊德的文本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可以用来达到女性主义的目标。
7. 从比较文学的视角简述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答案】(1)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
比较文学下两种文学化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是比较文学要求的把东西方文化及文学汇通后,在整合的重构中产生出一种崭新的观念、崭新的意义、崭新的风格、崭新的书写,它既不是对西方欧美原创后现代主义的全盘接受,也不是对东方中国当代文学本土传统的全盘承继,而是立足于双方汇通基础上的重新站立。
(2)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种整合与重构
①创作主题方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形式与中国当代精神的整合
以先锋小说为例,先锋小说的叙述话语主要模仿西方后现代主义,先锋小说家同时又注重文学的内容和对中国当代的时代精神有所把握,从而把影响其创作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拿来后,破碎在他们的创作中进行再度整合重构了。
②创作理论方面,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对西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模仿阶段后,己进入了与西方后现代文学写作同步的层面,并以第三世界写作实践和话语特色与西方进行对话,进而对产生于西方语境下的后现代理论进行重构。
8. 什么是主题和母题? 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答案】(1)主题
①主题是对事件的归纳、概括和抽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