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世界经济2002【试题+答案】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世界经济 科目代码:505
研究方向:该专业各方向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产业内分工
2.区位优势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4.“10+1”
5.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瑞典式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简述西方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母国经济的影响。
3.简述美国“9.11”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27分)
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影响。
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世界经济 科目代码:505
研究方向:该专业各方向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产业内分工:指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具体而言,一个产业的生产可以为三大环节:一是技术环节。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二是生产环节。采购、终端加工、测试、包装和库存管理;三是营销环节。分销物流、批发及零售、品牌管理及售后服务。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逐渐把研发和品牌营销作为发展重点,控制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出去,生产呈现出典型的“哑铃”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充当着加工制造的角色。
2.区位优势:是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并列的优势,只要同时具备了这三种优势,则一国企业就可以对国外进行直接投资了。区位优势取决于区位因素,它是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要素禀赋一般指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容量等。区位优势具体取决于:要素投入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状况、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运输成本、通讯成本、通讯成本、基础设施、政府干预范围与程度、各国的金融制度、国内外市场的差异程度,以及由于历史、文化、风俗偏好、商业惯例而形成的心理距离等。企业从事国际生产必然要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它决定着企业从事国际化生产的区位选择。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原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世界经济长周期理论,他通过对140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统计资料的研究分析,确认资本主义经济中半世纪左右的长期波动的存在。他强调用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原因而非外来的偶发因素解释长波起因,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产产品的更新换代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因此,长周期产生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所固有的那些原因。技术的改变、战争和革命、新的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黄金生产的波动等都不是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