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变量

【答案】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问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2. 折半信度

【答案】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折半信度与复本信度的情况类似,它要求前后两个部分的项目的确是在测量同一个事物或概念。一旦二者所测量的并不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那么,研究者就无法用它来评价测量的信度了。

3. 区群谬误

【答案】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4. 实证主义

【答案】实证主义是由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提出来的,“实证”一词具有五个方面的含义:①实证意味着真实; ②实证意味着有用; ③实证意味着肯定; ④实证意味着精确; ⑤实证意味着相对。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

,以“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把知识“局限在经验事实的范围内”。

5. 调查研究

【答案】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调查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

(1)调查要求从某个调查总体中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 这种随机抽取的、有相当规模的样本特征往往是其他研究方式所不具有的。

(2)资料收集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即调查问卷,且有一套系统的、特定的程序要求。

(3)研究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量化资料,且必须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资料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出推论总体的结论。

二、思考与实践

6. 举例说明挑选调查员时应考虑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答案】(1)挑选调查员的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调查员的一些基本要求,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①诚实与认真。诚实是指不弄虚作假,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调查的结果。认真则是要求不马虎、不敷衍。

②兴趣与能力。调查工作本身并不一定使每位调查员都感到有趣,重要的是调查员要培养自己对调查工作的兴趣,如果不培养一定的兴趣,完全被动消极地去干,效果往往不好。无论是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都是一个优秀调查员所不可缺少的。

③勤奋负责。调查工作的艰苦性,要求调查员具有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努力完成调查任务的高度责任心。

④谦虚耐心。这是对调查员工作态度的要求。谦虚体现在尊重被访者,耐心则体现为在访问中要耐心听完被访者的回答,即便他说得不恰当。同时也要耐心向被访者解释问题的含义,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来。

(2)挑选调查员的特殊条件

①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的。比如从研究主题来考虑,调查有关政治、经济问题时,应选择男性调查员为主,而在调查婚姻、家庭问题时则选择女性调查员更合适。又如从被访者的特点来考虑,当被访者为青年时,应尽量选择青年调查员; 而当被访对象主要为年龄较高、资历较深、影响力较大的人时,则应选择年龄较大的调查员。这意味着,所选的调查员在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等背景条件上与被访者越接近越好。

②除了性别、年龄和地区几个方面外,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调查员,理解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高些,应用各种调查技巧的能力也强些。但这不是绝对的。

7.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案】(1)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含义

①理论型研究的含义:

理论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②应用性研究的含义:

应用性研究是指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

①理论性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某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

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它们往往表现出十分明显的理论倾向,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理论性研究更关注如何发展出某种一般性的社会认知。

②应用性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它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等方面。应用性研究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8. 定性资料的编码与定量资料的编码有什么不同? 定性资料编码有哪几种方式?

【答案】(1)定性资料的编码与定量资料的编码不同之处在于:

定性资料分析中的编码具有与定量资料分析中所不同的含义,其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定量资料分析中,编码可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秘书性质的”工作。但在定性研究中,编码则是资料分析中的一个完整的部分。研究者将原始资料组织成概念类别,创造出主题或概念,然后用这些主题或概念来分析资料一。这种编码是在研究问题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其结果又会导致提出新的问题。它使得研究者摆脱了原始资料的细节,而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来思考这些资料,并引导研究者走向概括和理论。

(2)定性资料编码可分为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以及选择式编码三种。

①开放式编码

在初次对所收集的定性资料进行分析时,研究者常常采用开放式编码。其具体做法如下: a. 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

b. 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

c. 研究者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

②轴心式编码

轴心式编码是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这种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着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产生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添加新的编码,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将各种观点、主题组织起来,同时识别作为轴心的关键概念。

轴心式编码的作用如下:

a. 着重十发现和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在轴心式编码过程中,研究者思考原因和结果、阶段和过程,并寻找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的类别或概念。

b. 刺激对概念与主题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提出新的问题。它可以提示放弃某些主题或是更深入地探讨另一些主题。

c. 加强证据与概念间的连接。通过多种不同的例子作为经验证据,使得主题与资料间的连接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