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社会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实验法与观察法相比,前者的外在效度是( )。

A. 高的

B. 中等的

C. 低的

D. 相差不大的

【答案】C

【解析】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与观察法相比,实验法具有较好的内在效度,而外在效度则较低。

2. “情人眼里出西施”主要是由于( )产生的结果。

A. 近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定型效应

D. 明星效应

【答案】B

【解析】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其他品质也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被称为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正是光环效应的体现。

3. 我国学者在PM 理论基础上提出CPM 理论。其中,C 是指( )。

A. 工作绩效

B. 群体维持

C. 领导者的模范表率作用

D. 群体关系

【答案】C

【解析】我国学者在PM 理论基础上提出CPM 理论,其中,P 是指工作绩效,M 是指群体维

持,C 是指领导者的模范表率作用。

4. 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体验

C. 自我调控

D. 自我感觉

【答案】A

【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因此,答案为A 。

5. 自尊是个体对其( )评价的结果。

A. 社会地位

B. 社会自我

C. 心理自我

D. 社会角色

【答案】D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

6. 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

A. 概括化

B. 社会适应

C. 抽象化

D. 消极

【答案】B

【解析】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7.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一种( )。

A. 社会抑制

B. 社会惰化

C. 社会感染

D. 社会促进

【答案】A

【解析】有时候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称为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8. “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这一现象表明人际关系遵守( )。

A. 相互性原则

B. 交换性原则

C.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D. 平等性原则

【答案】C

【解析】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否定。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与这种人交往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9. 地震使人们都变得赤贫如洗,没有什么区别。在这一条件下,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社会地位障碍几乎完全消失,共同的地位、共同的模样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接受。这种现象被称为( )。

A. 共同事件效应

B. 隔绝人效应

C. 沦落人效应

D. 赤裸人效应

【答案】D

10.如果一个人认为他是被关心和爱护的、被尊敬和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属于互相交流和负责任的网络,那么他就具有( )。

A. 自我概念

B. 社会支持

C. 自尊

D. 自我价值

【答案】B

二、名词解释

11.应激

【答案】应激也被译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可见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应激存在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