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1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亲社会行为
【答案】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行动的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等。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 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2. 最近发展区
【答案】最近发展区是维果茨基关于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
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3. 年龄特征
【答案】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
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4. 两难故事
【答案】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
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二、简答题
5. 比较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并说明各学派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案】A. 构造主义
,(1)构造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
,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
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2)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3)研究内容: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4)贡献: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B. 行为主义
(1)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a. 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b.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c. 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2)行为主义研究内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3)研究方法: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4)贡献:行为主义在理论与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程序学习引入学习中,强化了学习的成果;行为主义的行为矫正治疗目标明确,这种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治疗的针对性强。
C. 精神分析
(1)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关注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研究内容:意识和潜意识;
(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
(4)贡献:以潜意识学说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以及探索潜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理论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服务。精神分析的贡献既有理论方面,又有实践方面。此夕卜,精神分析还对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构成了精神分析另一个方面的特殊贡献。
6.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聚合交叉研究设计。
【答案】聚合交叉设计是将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设计,其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设计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设计,取长补短,保留纵向设计和横断设计的优点,克服其缺点,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了解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比较1995年6岁、7岁、8岁和9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然后,在1996年再次测量他们语言能力的变化。同样,在1997年重复以往的实验。也就是将横断和纵向设计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这种聚合交叉式设计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7. 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横断设计
①横断设计的定义
横断设计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②横断设计的优缺点
横断设计的优点是持续时间较短,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并易于控制有关的因素。因为只要短时间就可以收集数据,所以相对纵向设计来说成本低、费用少并省时省力。横断设计的缺点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看不到同一个体在发展上的连续性;年龄和出生年代两因素不能区分;取样复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