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齐齐哈尔城市历史地理研究

关键词:地理基础,城址确定,拓展与布局,民居建筑,兴衰分析

  摘要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东北端,地理位置在东北三省中更具典型性何代表性,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研究该省历史城市发展与特殊地理条件之间的人地关系十分重要,齐齐哈尔在历史上作为黑龙江的治所,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其兴起与衰落各代表了城市兴衰有普遍意义。本文首次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对齐齐哈尔城市作专题研究,旨在成为研究东东北地区城市历史地理的引玉之砖,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学的体系,并成为齐齐哈尔的发展提供借鉴。 齐齐哈尔位于我国松嫩平原,广阔的平原地形、充足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等地理单元特征是齐齐哈尔兴起和发展的坚实基础,齐齐哈尔拥有以嫩江为主的水路交通网及以南北为干线而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交通十分便利,另外,松嫩平原是东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东北大平原南北延伸的地形特点为齐齐哈尔取得黑龙江地区连通南北交通的枢纽地位提供了条件,齐齐哈尔在清代独有的军事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重要的抗俄军事后方基地,其交通地位和军事地位均决定了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齐齐哈尔所在地在历史上曾几经转异,沿革复杂,但考古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与此活动。文献记载和诸多古城遗址在齐齐哈尔地区的分布,充分证明了该地区很早就已具备了建城的基本条件,并说明清代齐齐哈尔城的城址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选定的。清代齐齐哈尔城的在未建成曾有瞬息转移城址的情况,使其名址不符,这一事实说明历史交通地理状况及自然条件对城市确立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 经过时代考察缺点了该城始建时城墙的具体位置,从该城的始建规模及拓展情况可了解齐齐哈尔城的嘎吱受到了自然地理条件、认为交通地理状况及城区微地形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提供对清代齐齐哈尔城平面布局情况和近现代城内布局变化情况的了解和比较,发现城市平面布局体现出人类利用、改造微地形的人地关系,同时也体现反映着该城人文地理状况的变迁。 从齐齐哈尔城民居建筑特点的考察中,不仅可以管窥历史是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建筑的某些基本特征,同时证明了历史上城市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选用必须适应,而且必然反映该城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和人文地理环境这一重要规律。 根据齐齐哈尔的实际情况,可将器自一九四六年以前的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孕育形成期、发展兴盛期、相对停滞衰落期,其兴衰起伏显而易见,提供对以上三个不同时期兴衰原因的探讨,不难看出交通的变异是齐齐哈尔兴衰最根本的历史地理原因。 通过上述诸方面的探讨,得到几点启示,可为齐齐哈尔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首先,齐齐哈尔历史上兴衰变化与交通条件密切相关,因而,改善交通条件对齐齐哈尔日后的发展和复兴至关重要,其次,今后齐齐哈尔城区在适当拓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布局与规划,增强城市功能,再次,齐齐哈尔具备农业地理优势,巩固和发挥这一优势将为其复兴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目前齐齐哈尔在原有基础上加速发展适合当地地理资源状况的工业门类,扭转工业现状,加强城市内在发展潜力,。再者,齐齐哈尔所处地理区位有益边贸,可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多边商贸。最后,齐齐哈尔的气候和生物资源独具特色,应进一步发展冰雪文化和旅游,促进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