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襄樊城市历史地理初探

关键词:襄樊,城市历史地理,城市地理环境,城市功能,城市景观

  摘要

襄樊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对襄樊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襄樊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为襄樊的名城建设提供借鉴。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对襄樊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襄樊地区的地质、地形在历史时期基本没有改变;其 气候的变迁与全国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一致,但降水量的年纪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大。其河流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襄樊历史上经常性的水灾;更重要的是河流河道不断向北偏移。襄樊地区农业生产经历了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受战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襄樊农业在历史上的发展并不突出,而且在若干时期内发展极为薄弱,且军事作用十分明显,成为阻碍襄樊向大都市发展的基本原因之一。襄樊的交通条件在历史时期比较优越,具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在唐宋时期交通地位最为重要,这是襄樊赖以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二部分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论述了襄樊城市功能的历史演变、地域分异及其原因。在对历史上发生在襄樊的军事活动作了较为完整的统计之后,本文认为襄樊军事功能在东汉末――南北朝及北宋――元初两个时期最为显著,这是由襄樊所处的自然点位置、政治地理位置及交通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同时与襄樊的地形、城池及军事家的主观认识不可分。从以襄阳为中心的政区的变化,分析了襄樊政治功能的演变,即经历了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过程。而这两种城市功能的演变均与襄樊在交通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密切相关,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交通在襄樊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部分对襄樊一些重要的城市景观的历史演变作了一定程度的复原,并立足于城市地理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变迁,对其中某些城市景观的演变作出了初步解释。襄樊可能在汉初建城,而并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在战国或更早建城;其城址在汉魏之际曾经有过较为明显的转移,而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自古迄今未曾改变;襄樊的城市形态则随汉江河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襄阳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作为封建统治中心城市的一般特征,又体现了地方性政治中心与全国性政治中心的差别。襄阳的护城河最晚在宋代即被开浚,其用水主要取自檀溪和汉江。襄樊堤防多而且修筑频繁,这显然与襄樊水灾多有关;而襄阳大堤景象的变迁,则是由城市外部交通环境的变迁和内部功能区的变化鞥因素所导致的。襄樊的昭明台历经毁筑,但其名称的变化比其本身的变化更为频繁,这种变化反映了城市环境和城市本身的巨大变化,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富;而作为一个游憩景观,其审美意趣却是襄阳城及外部的自然环境所赋予的。襄樊的桥梁渡口很多,其分布多受河流、濠池的制约。遍布襄樊查获内外的寺庙祠坛,反映了襄樊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并且有游憩功能和保存文化功能。襄樊城市园林建设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西园、隆中、习池等。这些园林的构成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并拥有总多的认为景观,所有保存下来的城市景观,均成为襄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