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国际目标市场的评估内容。

【答案】国际目标市场的评估可从5个方面进行:

(1)估计现有市场潜力,通过己公布的资料或企业组织调查获取的资料,对目前市场需求的状况进行估计;

(2)预测未来市场潜力,分析判断随着该国经济发展、政局变动等环境的变化。目标市场潜力的发展及其走向如何;

(3)预测市场占有率,研究目标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有关方面可能设置的种种限制。正确判断该企业在目标市场的市场份额;

(4)预测成本和利润,估算总体成本,并以此测算企业利润;

(5)估计投资收益与风险,将某一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预测利润流量与投资流量进行比较。估计投资收益率。

二、论述题

2. 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战略性降价?

【答案】降价的主要原因有:

(1)生产能力过剩,需要扩大销售,又不能通过产品改进和加强销售等扩大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需考虑降价;

(2)在强大竞争压力下,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

(3)企业成本费用比竞争者低,企图通过降价掌握市场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扩大生产和消售量,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在实践中,有实力的企业率先降价,往往能给弱小竞争者以致命打击。

3. 什么是产品组合? 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对营销活动的意义。

【答案】(1)产品组合的含义

产品组合是指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结构,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企业为了实现营销目标,充分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必须设计一个优化的产品组合。

(2)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

产品组合包括4个衡量变量,即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度。产品项目是衡量产品组合各种变量的一个基本单位,指产品线内的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的小同品牌。

①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产品线数目;

②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以产品项目总数除以产品线数目即可得

到产品线的平均长度;

③产品组合的深度指产品项目中每一品牌所含不同花色、规格、质量产品数目的多少。通过统计每一品牌的小同花色、规格、质量产品的总数目,除以品牌总数,即为企业产品组合的平均深度;

④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是指各条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或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程度。

(3)产品组合的4种尺度对营销活动的意义

根据产品组合的4种尺度,企业可以采取4种方法发展业务:

①加大产品组合的宽度,扩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实行多样化经营,分散企业投资风险;

②士曾加产品组合的长度,使产品线丰满充裕,成为更全面的产品线公司;

③加强产品组合的深度,占领同类产品的更多细分市场,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增强行业竞争力;

④加强产品组合的一致性,使企业在某特定市场领域内加强竞争和赢得良好的声誉。

产品组合决策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形势和企业自身能力对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相关性方面做出的决策。

三、案例分析题

4. 宝洁的分销渠道建设

[1].企业背景

始创于1837年的宝洁((P&G),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2003-2004财政年度,公司全年销售额为514亿美元。在《财富》杂志最新评选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业/服务业企业中,排名第86位,并位列最受尊敬企业第七。宝洁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食品、饮料、织物、家居护理及个人清洁用品。

宝洁在1993年的营业额己经达到300亿美元,其中一半来自美国,另一半来自世界其他地区。宝洁经营了150余年。其间积极并成功开发世界级高质量消费品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在宝洁的历史中,它的焦点是营造优良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服务。

宝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遵循三方面发展:兼并、开发和推广新品牌,以及在国际卜扩展。宝洁兼并的公司有DuncanHinesandHines-Park 食品公司(生产食品类产品)、W.T.Young 食品公司(生产花生酱和果仁、J.A.Fogler 公司(生产咖啡)及〔Clorox 化学品公司(生产漂染剂))。1957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宝洁,强制将(Clorox 子公司脱离宝洁。这个行动结果终止了宝洁长达20年的策略,就是通过兼并来扩展业务. 这迫使宝洁管理层用两个途径来发展:开发新产品和在国际间扩展。

1993年,宝洁的生产线已经包括品种齐全的各类产品。公司按产品类别分为五个部门:健康/

美容、食物/饮料、纸制品、清洁剂,以及特殊产品(如化学物品)。何一个部门再按产品种类进行组织,每一类产品均由几个品牌负责。大多数新品牌都是在现有产品加以改良而得。有几种新产品,如宝宝纸尿片、Pringle 、薯条,就是为了现有产品仍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的。广泛的市场研究、低成本和有效的广告。以及积极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资,使得宝洁的销售额大幅提升,美国的市场销售额由1955年的10亿美元上升到1985年的90亿美元。由于宝洁和产品销量庞大,公司与零售商和批发商洽谈时占尽优势。

宝洁的国际策略是将它在美国的核心商品一一清洁剂、牙膏、尿片和洗发液一一向世界其他地方推销。国际销售额从1953年的零增加到1958年的40亿美元。在这一段发展期间,现有品牌不断征服新的市场。宝洁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不同地方轮换管理者。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宝洁改变策略,开发和推销各个市场需要的产品,目的是了解和满足各地消费者需要,使宝洁能将国际营业额从1985年的大约40亿美元(销售额的31%)增加到1993年的150亿美元(销售额的50%)01983至1990年担任宝洁国际部主管的亚彻斯特。在1990年晋升为宝洁的行政总裁。

宝洁在实际的分销过程中非常注重分销过程的网络化、系统化、统一化与标准化。并把建立具有分销力、执行力、深入细分的分销网络作为首要工作目标。宝洁明白:“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品牌策略、一流的品牌形象,如果没有与消费者沟通的分销渠道或接触机会,销售额将永远是零。”在执行分销一体化策略的过程当中. 对于分销商,不仅把分销商看成是客户,同时更把分销商看成是一个分销平台,并通过人性化的分销模式,为其培训销售代表(注意:销售代表虽源于经销商,但隶属于宝洁并服务于宝洁),这为宝洁的一体化分销与一体化执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案例内容

宝洁的产品是通过多个渠道销售的其中日用品零售商、批发商、大型连锁店和集团式商店是产品销售最主要的出口。宝洁的管理层认识到必须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能满足销售渠道的需要,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作为大型的生产商,宝洁专为零售商和批发商供应家庭日常用品. 也是最先走进市场的消费品生产商。在分销渠道建设方面,宝洁注重过程创新,其目标是消除销售渠道中那些非增值过程,以提高消费价值。宝洁在组织、系统、过程及政策等方面的改变既影响了公司,又影响了整个销售渠道。这些改变根源于宝洁认识到提高行业中销售系统的效率,需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共同合作。

宝洁销售渠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减省所有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利益的过程,并由此在分销渠道建设方面获得了突破。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当时零售业的主流是疯狂的促销攻势,这使个别品牌的忠实拥护者产生了不满情绪. 认为一直以来他们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宝洁的研究显示。其促销费用只有不到一半是花在消费者身上的,而价格的涨落也为公司的销售系统带来不便和低效率,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宝洁的生产和销售系统中,也出现于整个日用品供应链之中。

针对这一问题,宝洁运用现代技术对消费品生产商走向市场的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一方面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另一方面改变了其价格政策. 从而大大提升了宝洁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