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之市场营销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选样分销渠道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顾客特性、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企业特性、环境特性。

二、论述题

2. 为什么市场细分战略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物?

【答案】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儿个阶段:

(1)大量营销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

(2)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但是企业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3)目标营销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

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为“市场营销革命”。

市场细分化理论产生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卜升而总收益减少,于是“反细分化”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

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子f 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所以说,市场细分战略是跟随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3. 怎样理解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并把握其特点?

【答案】(1)市场营销组合的概念

“市场营销组合”是指一整套能影响需求的企业可控因素,它们可以整合到市场营销计划中,以争取目标市场的特定反应。

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 ”组合分类。将市场营销组合的要素概括为产品(product 、

地点(plaoe}.促销(promotion )和价格(price )

图麦卡锡的“4P ”组合

产品、地点(分销)、促销和价格都是市场营销中的企业可控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的基本手段。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形成了特定的市场营销战略、战术和方法。这些工具、手段和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满足顾客、实现经营目标,就不能孤立考虑某一因素或手段,必须从日标市场需求和市场营销环境出发,根据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协调使用,形成统一配套的市场营销组合,争取整体效应,如图所示。

图发展市场营销组合

(2)市场营销组合具有以下特性:

①可控性。市场营销手段是企业可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因素。

②动态性。市场营销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态组合,而是变化无穷的动态组合。构成特定市场营销组合的工具或因素,受到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必须能动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复合性。构成市场营销组合的四大类因素或手段,各自又包括了多个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因素或手段。市场营销组合不仅要求四种手段的协调配合,而且每种手段的组成因素之间、每个因素的更次一级组成单位之间都必须协调配合。

④整体性。市场营销组合的各种手段及组成因素,不是简单地相加或拼凑集合,而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统一的目标指导下,彼此配合、相互补充,进而取得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整体效应。

三、案例分析题

4. 大洋的廉价恶果

[1].企业背景

大洋公司创办于1859年,是美国一家典型的杂货商店。创办者乔治·汉廷顿·哈特福特,当时26岁,当时纽约市的茶叶售价为每磅1美元,而哈特福特认为通过裁减经纪人可以把售价降低30美分。他说服了雇主乔治洁曼跟他合伙干。他们为其第一家这样的商店大做宣传,曾用8匹大灰马扎着高大的红色马车在纽约街头招摇过市。他们在商店中逐渐增加了各种香料、咖啡。后来,又添加了其他日用杂货。并且尽量不用经纪人。之后,又陆续增设这种商店。1865年开办了5家,1869年开办了11家,并采用了大洋公司这个名称(全称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意在表明他们要向大洋两岸扩张)。1912年,大洋公司采取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实行现款购买运输自理。这样,公司就省去了赊销账目和数以千计的送货车马的费用,使得这些经济商店可以薄利多销。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这种经济商店以每3天新开1家的速度迅猛发展。到1916年,公司已开办了1000家这样的商店,所有商店模式完全一致。到1930年,这种商店己增至19422家。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