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人文教育的呼声浪浪迭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反思结果之一,也是人文教育的欠缺。语文教学要走出“少慢差费”的误区,途径之一,当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纵观中西方的文化发展史,凡是有作为的学者和教育家,无不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培养。当然,人文精神的发展在中西方都不是一路坦途。即使时至今日,人们对人文精神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与明确的界定。
本文力图从当前青少年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出发,就中学生的实际,探讨一些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人文教育途径与方法。这些途径与方法主要针对学校教育,主要的教育承担者是教师。
教师的人文教育行为要发生效力,与教师本身的人文修养关系密切。教师应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多角度地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具体地说,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对学生由衷而终极的关爱情怀,具有广博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时代感悟,具有和谐而优雅的审美品位,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魅力,具有积极而多彩的生活情趣。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首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起人文素养的楷模,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教育教学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积极渗透人文教育,才能让人文之花在学生中灿烂绽放。在导课中,要做好人文教育的铺垫;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在语文综合学习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在作文教学中,要点亮学生人文思想的火花;在课堂评价中,要积极播撒人文关怀的种子。
人文教育是说易行难的教育过程,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又难以准确评估其教育效力,使得不少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但任何一名关注社会发展,肩负教育使命感的教师,都不能无视目前人文教育的缺漏现象,应积极肩负起人文教育的重担,为语文教学撑起一片蓝天,为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