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712政治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立宪君主制
【答案】立宪君主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形式之一,它通常存在于资产阶级在进行政治革命时力量并不十分强大,革命以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妥协而告终的国家,立宪君主政体本身就是这种妥协的产物。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君主的地位和实际权限也不一样,立宪君主政体可以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①二元君主政体形式上存在君主和议会两个权力中心,君主权力受到议会和宪法限制,可是,实际上君主掌握着政府任命权、解散议会权、钦定宪法权等权力。一元君主制一般存在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相对软弱的国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当代的尼泊尔、摩洛哥、约旦等。
②议会君主政体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君主受到宪法和议会的实际限制,一般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议会君主政体的议员是选举产生的,并有特定任期,君主则是世袭终身任职的,因此,议会君主政体只是部分意义上的残缺的君主制。这种政体通常是那些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不够彻底的国家采用的政体形式,当代的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仍然保留着这种政体。
2. 政治改革
【答案】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中政治领导集团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政治效能,改善政治关系,巩固政治系统而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我调整和变革。政治改革的实质是统治阶级集团对政治关系的调整
3.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兴起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形态。福利国家保留了资本主义早期的宪政体制,但是其国家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型。福利国家的根本特征是国家政权全面干预市场社会,目的是为了弥补自由市场制度下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4.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5. 城邦
【答案】城邦是古希腊政治的内涵概念。在古希腊人的政治语汇中,“政治”一词源自“波里”,该词在《荷马史诗》中指堡垒或卫城。同“乡郊”相对。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一个“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其“邦”或“国”之意,演变为“城邦”之称。
二、简答题
6. 政治民主的内涵是什么?
【答案】(1)政治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形式,以特定政治统治关系的确立为前提。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以多数决定为基本的规则,通过间接民主或直接民主的形式实现其价值和内容。在人类历史上,政治民主是确立和巩固阶级统治,推动人们广泛地参与政治决策,提高人们的政治能力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制度保证。
(2)现代政治民主是一种政治统治形式,一种国家制度。在实施民主体制的国家中,民主体制发挥丁重要功能:
①政治民主为政治权力和政府提供了合法性来源;
②政治民主提供了政治决策的基本规则和机制;
③政治民主促进了政治生活中正义、平等、自由价值的实现。
7.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形式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它最初萌发十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不断发展。自从1954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以来,我国的宪法一直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特点主要是: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人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8. 权力的资源包括哪些?
【答案】权力的资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人格。人格,包括容貌、声音、身材、性格、体力等自然享赋。在人格的自然优势上,是吸引追随者、打败竞争者的重要条件。
(2)财富。财富易于转化为权力,一旦垄断了财富,就可以职位竞争、议会通过议案、政策实施中拥有资源优势。
(3)组织。对组织资源的垄断,可以垄断“人脉”,获得大量的行政支持,提高掌控能力,这是单纯控制财富所无法比拟的。
(4)武力。权力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武力。权力以武力作为后盾,武力为权力提供了强制基础。
(5)象征。象征资源的意义就在于动员,动员符号从阶级、血缘、性别、财产、人权到道德,不一而足。一旦垄断了某种象征资源,就有可能将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6)知识。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权力资源的崛起,打破了血缘、财富、组织、武力等,传统权力资源对机会的设限,使权力更富于流动性和机会平等的特征。
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拥有权力的人,可能同时垄断其中多种资源。究竟哪一种资源在权力角逐中更具有决定性作用,则取决于具体的情境。
三、论述题
9. 试述我国司法机关的活动原则。
【答案】我国司法机关的活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检察权和审判权由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通过分工明确职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目的是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这里所说的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化、消灭的事件与行为,即法律事实。无论处理刑事案件,还是解决民事纠纷,司法机关都要围绕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进行,要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反对主观臆断。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坚持以法律为统一的尺度和标准,正确惩罚犯罪,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障公民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司法独立,只服从法律的原则。
司法机关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进行。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国家的权力体系中,我国的司法独立是相对于行政权而言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都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的,都要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所谓“一府两院”在宪法上的地位是同等的。
(4)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对于一切公民、一切民族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含义包括:一是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任何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超越法律之外的权利; 二是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人、任何民族小得有歧视。
(5)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人和被告人、被害人,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和被告,各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对他们诉讼的权利都要给予保障,尤其是要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和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目的是要查明事实,正确地执行法律,防止错案。
(6)审判案件公开进行的原则。
审判机关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判是针对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提出来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保证公正审判; 有利于当事人进行辩论、质证,维护他们的诉讼权利,从而准确查明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也有利于教育广大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7)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在司法机关的活动中具体表现为合议制。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第一审的简单的民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