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829地球科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答案】主要的成土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土壤形成过程
原始土壤形成过程是从裸露岩石表面及其风化物上低等植物着生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土壤的过程。
(2)盐渍化形成过程
盐渍化形成过程由地表季节性的积盐和脱盐两个方向相反的过程构成,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可分为盐化和碱化两种过程。
(3)钙积过程
钙积过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碳酸盐发生移动和积累的过程。
(4)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
(5)白浆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是在季节性还原淋溶条件下,粘粒与铁、锰淋溶淀积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
(6)富铝化过程
富铝化过程是土体中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7)有机质积累过程
有机质积累过程是在木本或草本植被覆盖下,土体上部进行的有机质积累过程。‘言是自然土壤形成中最为普遍的一个成十过程。
(8)潜育化过程
潜育化过程是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在长期渍水的条件下,空气缺乏。有机质在嫌气分解过程中产生还原物质,高价铁、锰转化为亚铁和亚锰,形成一个蓝灰色或青灰色的还原层次,称为潜育层。
(9)灰化过程
灰化过程是土体表层SiO2残留,AL2O3和Fe2O3淋溶、淀积的过程。
(10)土壤熟化过程
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耘、培肥和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谐
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2. 为什么欠发达会造成资源稀缺?
【答案】在理想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稀缺是通过涨价来平抑需求,刺激新的供应来克服的。但是,这个过程取决于人民是否能够承担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冲击。相对而言,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系统更接近这类理想的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有能力作出适当的调整,以克服一些特殊资源的稀缺。但是,在贫困地区和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价格上升往往使人民购买力下降,甚至影响基本生活的维持。因此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的调控能力较低导致了资源的稀缺。
3. 何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简述碳、氮循环的主要过程。
【答案】(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运动为一种循环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实质上包含着作为能量载体的各种物质运动。
参与物质循环的化学元素分类
①能量元素,包括碳(C ), 氢(H )、氧(O ), 氮(N ),它们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和生命过程必需的元素;
②大量元素,包括钙(Ca )、镁(Mg ), 磷(P )、钾(K )、硫((S ), 钠(Na )等,它们是生命过程大量需要的元素;
③微量元素,包括铜(Cu )、锌(Zn ), 硼(B ). 锰(Mn ), 钼(Mo )、铝(Al )、等,它们尽管含量甚微,但却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根据属性的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气体型循环主要包括碳和氮的循环,这两个元素的贮存库主要是大气和海洋。
①碳循环
a.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基本上是伴随着光合作用和能量流动过程进行的。在有阳光的条件下,植物把大气中的CO 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用以构成自身。植物通过呼吸过程产生的CO 2被释放到大气中,供植物再度利用。
b. 植物被动物采食后,碳水化合物转入动物体内,经消化、合成,由动物的呼吸排出CO 2。动物排泄物和动、植物遗体中的碳,经微生物分解被返回大气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c. 人类通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释放出大量CO 2,加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在大气、土壤和海洋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碳的交换,最终碳被沉积在深海中,进入更长时间尺度的循环。
②氮循环
自然界中的氮处于不断的循环过程中。
a. 进入生态系统的氮以氨或氨盐的形式被固定,经过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被绿色植物吸收并转化成为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b. 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经细菌的分解作用形成氨、CO 2和水,排放到土壤中的氨又经细菌的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合成蛋白质。c. 硝酸盐还可能从土壤腐殖质
中被淋溶,经过河流、湖泊,进入海洋生态系统。
4. 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的影响如下:
(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凸显。;
(2)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造成西北干旱气候,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现梅雨季节;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
(2)我国的新疆地区会直接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而降水丰富,西北地区将不会存在沙漠;
(3)黄土高原不会形成;
(4)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也都可能会发生巨变。
5. 你能否举例说明圈层藕合?
【答案】(1)圈层藕合的概念
地球圈层间在物质和运动方面的祸合过程,即圈层藕合。
(2)圈层藕合举例
板块运动的威尔逊模型是解释圈层祸合的模型之一,它指出,在一个由此模型驱动的板块运动旋回中,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是由分层发生的上地幔对流运动所驱动的。上下地幔内部的热对流各自相对独立,除了在两者的界面之间存在着能量交换外,在上下地幔之间基本没有明显的物质交换过程。地幔热柱产生于上下地幔的分界面上,形成洋底高原,推动岩石圈板块由大洋中脊处向岛弧一海沟处漂移,同时将一部分地幔物质带入到大陆和大洋板块中,从而也改变了地壳的物质组成。
6. 大气降水(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分布很不均匀,从降水形成的条件简要分析一下原因。
【答案】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
(1)降水的形成需要有三个条件
①要有充足的水汽;
②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
③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2)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降水
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②地形影响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