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心理研究所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其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意识高涨的突出表现包括:
①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日趋丰富,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校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
②青少年个性上出现主观偏执性。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到了青少年中晚期,个体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主要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同一性的认识,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内容和结构上与早期个体的自我概念差异的表现
①自我概念更加抽象;
②自我概念更加具有整合性和组织性;
③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与个体认识能力发展相关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评价的能力在青年早期才开始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不仅能分析自己一时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状态,能认识到自己对某一具体行为起支配作用的个别心理特点,还能经常对自己的整个心理面貌进行估量,能认识到自己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4)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表现为扩散状态向提前封闭或延缓状态转变,提前封闭向延缓的转变。
①在青少年早期和中期,他们开始重新考虑童年期的价值观和身份。
②在初、高中阶段,扩散和提前封闭人数大幅度减少,同时伴随有延缓与同一性完成人数的増多。
2. 结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谈谈你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答案】注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性或品质,这些特性和品质是: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范围、分配和转移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注意的各种特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1)注意的集中性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小学儿童和学前儿童相比,注意的集中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无意注意或者有意注意都比学前儿童集中的时间更长些,强度更大些。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的集中性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低年级儿童的集中性很差,到高年级后集中性逐渐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或者由于某种未经审慎考虑的问题,而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向不必要的方向上去。同时,要使使儿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也有利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2)注意的稳定性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上,不仅要求儿童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业上,而且还要稳定地保持在课业的进行上。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女生的注意稳定性优于男生。同时研究还表明,注意的稳定性和兴趣、理解力等因素有关,还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合理运用有关。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避免一种单调乏味的教学,而是要组织得很紧凑的、具有一定直观性的、方式与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3)注意的范围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儿童过去的经验。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由于经验不多,注意的范围一般比成人狭小。同时,由于小学儿童的思维富于具体性,因此,在一些复杂的事物面前,他们常常不能找出其间的关联。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多提供素材,让学生增加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例如在书写的时候,要同时注意书写的技术和书写的内容。研究表明,注意的分配在整个学龄初期发展比较缓慢,学龄初期儿童的注意转移也比较困难。
在正确的教育下,从低年级开始,就能逐步培养起儿童分配注意的能力。同时,由于儿童经验和智力的増长,大脑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不断受到锻炼,迅速把注意转移到必要的事物上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3. 什么是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它对婴儿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答案】(1)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在婴儿发展的特定时期发生的人际情绪的交流和他人情绪信息的利用,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情绪交流模式。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现象和过程,充分显示了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通信交往功能,是情绪社会化的重要方面。
(2)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①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的四个水平:无面部知觉(0〜2个月)
;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在因果关系参照中运用表情信号(7或知觉(2〜5个月)
8个月〜10个月)。由此可见,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②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发展的意义:
a.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对婴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0.5〜1.5岁的婴儿,其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帮助婴儿超越仅仅回应他人信息的阶段,能通过这些信息来确定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偏好,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婴儿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婴儿与成人的主动的情绪交流,参照成人的情绪信息,能使婴儿避免、摆脱许多险境和危险物体,并有利于婴儿行为的调整与改变。同时,婴儿经常与成人分享情绪体验,共享同样的情感,有助于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密切母子、父子亲情。
c. 积极的社会性参照更能成为婴儿认知发展的媒介,促进婴儿探索新异情境和事物,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发展智慧能力。
4. 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解释以下五种智力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真智力理论、生物生态学理论、情绪智力理论。
【答案】(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他列出了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知人的智力、自知的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运动智力、空间智力。后来,加德纳又添加了自然主义者智力和存在主义智力。
(2)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是指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群体或者文化的目标,从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思维能力是成功智力的三种成分。
(3)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珀金斯于19%年提出真智力理论。他核查了大量关于智力测验和促进智力的研宄,进而提出智力包括三种主要的成分或者维度:一是神经智力,指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度;二是经验智力,指个人积累的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三是反省智力,指解决问题、学习和完成挑战智力任务的广泛的策略。
(4)塞西的生物生态理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塞西提出了智力发展的生物生态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天生潜力、环境(背景)、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个体的环境资源有两类:一类是近端过程,即直接环境中与客体的持续相互作用;另一类是远端因素,由影响近端过程的形式与质量的环境维度组成。
(5)梅耶尔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的概念是由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梅耶尔等人于1990年提出来的。梅耶尔等人认为,情绪智力用以说明人们如何知觉和理解情绪,具体而言,是知觉和表达情绪、在思维中同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