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责任与逍遥──郭象适性玄学肤探

关键词:独化,自然,性,多元,适性

  摘要

郭象玄学作为庄学在魏晋时期的强劲发展,其美学精神较为丰富。“独化论”作为郭象思想的本体,不是实体性的本体,而是审美本体。 它能描述出事物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多元、多变的场域中,进而进入本真境界。在“独化”的演化中,“性”是保证“独化”的核心概念,也是 转向人的生存的一个枢纽。在多元化的生存之中,人各适其性,各安于自己的状态。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审美本体部分。在此部分的分析中,笔者不断排除对郭象本体论的误解和可能造成的偏见,指出郭象思想的独特性。进而寻找一条 通往郭象思想的路子,以期能准确把握郭象的审美精神。此部分是郭象思想的基础,可分为六部分:   一、破造物生成论。郭象指出在现实中没有一个造物主存在。进而把物的根源引向自身。   二、破自造论。每个个体是现实的存在,它可以发展成为物,但它并非生成自身。这样他将思维引向更深度。   三、破自生论。物的根源是自身,从而否定了经验的生成,使思维走向理性。   四、借助理性来推向“自然”。郭象将理性当作一根拐杖,然而理性虽然是一块敲门砖终归又是一个障碍。要将“自然”探索出来,便不 得不放开理性。   五、“自然”的本体的初步展现。“自然”是自己而然,自己根据自己本然的样子而存在,个体打开了自身的存在状态。   六、从“自然”到“独化”。个体不但是作为自然而然的存在,而且个体自身的打开是在时间流程中不断生化的。 第二部分: 适性部分。全面展开对以适性为核心的郭象思想的论证。这部分主要关注个体生存状态,是郭象适性思想的兴趣点。这部分可分 为八部分:   一、关于“性”的定义。 郭象指出事物的“性分”应具有两方面:一是个体的自然性质;二是有一定的社会性。   二、“性”的具体内涵。“性”作为“独化”向个性演化的枢纽,它有“分”、“当”、“极”三个特殊规定性。这三个方面规定了事物 的正当性、范围和事物的多样性。   三、通过“有为”和“无为”进一步规定“性”。每个个体在其“性分”之内有为,在“性分”之外无为。这样,事物才能保持其独特性 。   四、从“双遣”走向“适性”。 此部分是郭象论述人性本真的一个不断重复的主题。“忘迹”使得人在追寻“性”之时能理性地深察“ 性分”,而“忘所以迹”又可以摆脱因理性的深入而带来的“寻责无极”的弊病。   五、多元的“性”。由于“性”的规定不同,世界便会多元。这个多元性的世界并非是现代的多元性,而是在汉大一统思想的压制下的一 种解放,是前现代中的多元。   六、“相因”为“独化”提供场域。众多个体相互提供了场域,这个场域是使万物自适其性,自得其趣的大环境。   七、多元的弊端。由于“性”的过分坚执和过分弊弱,个体易互相冲突和互相企慕,这样社会不是堵塞得难以沟通便是造成社会整体的分 裂。   八、由空间的多元转向时间的多变。“性”在空间上是多元的,在时间上则是多变的。遇与不遇,生与死,均是“独化”的个体在各个时 段打开的独特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困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