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2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二).... 7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三).. 14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四).. 20

201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64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五).. 28

一、简答题

1. 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答案】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有关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有效成立生效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不等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有确凿的事实证据

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有确实可靠的证据。这一要件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首先要有事实,即存在需要行使行政职权的客观事实。

②事实应当是确实充分的。事实必须是客观的、合法的和与行政相关联的。

(2)正确地适用法律法规

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正确适用法律。这一要件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行政管理是一种适用法律的国家活动。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处理行政事务。

②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应将法律法规作为处理行政事务的根本准则和依据。

③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要正确把握法律法规与调整对象的联系。

④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只能适用有效的法律。已经失去效力的法律和尚没有生效的法律,都不得适用。

(3)遵守法定行政程序

程序是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过程中的行政方法和形式。法定程序赋予这些方法和形式以权利义务的法律属性,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成为判断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正确合法的重要标准。

(4)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提出了两个禁止性要求,即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可以予以撤销。

关于超越职权的要件,是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律授予的权限以内活动。不能以公共需要的理由对抗职责权限的要求。法院应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5)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排除

具体行政行为表达中的明显疏忽小具有违法性。行政意思的表达错误,如书写错误,计算错误,显然的遗漏,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的错误,因为其不是行政意思本身的错误,应当排除其违法性。可以由行政机关进行更正,如果给公民权益造成损害的,因为行政机关由过错应当给予赔偿,但是不应当认定为违法。

2. 我国税务登记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答案】税务登记,是指纳税人向税务机关办理书面登记的法定手续。

我国税务登记主要有以下规定:

(1)凡税法规定应当纳税的纳税义务人,都必须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报资料起30日内审核并发给税务登记证。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注册登记、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3)纳税人如发生转业、改组、分设、合并、联营、迁移、歇业、停业、破产以及其他需要改变税务登记的情形时,应当在有关部门批准或者宣告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5)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

3. 什么是审计? 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1)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指独立的第三方依法或者接受委托,对被审计人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进行审查,并将审计结果向法定机关或委托人报告的一项活动。

(2)审计的特征

①审计的对象是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

②审计主体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

③审计的目的是确认有关会计资料反映的真实性、准确性、允当性;

④审计的成果(审计结论、审计报告)应向有关方面报告;

⑤独立性,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⑥权威性,即审计机构的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⑦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取信于被审计人以及审计委托人的重要前提。

4. 新闻传媒市场竞争的法律规制与竞争法的关系如何?

【答案】(1)新闻传媒业法和反垄断法等竞争法的关系,与电信法、邮政法、电力法等和竞争法的关系一样,就与竞争法而言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

(2)在发达国家,出于维护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宪法原则、媒体的多元化和新闻报道的多样性考虑,对媒休的集中加以限制。

(3)我国新闻传媒业的市场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很激烈,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相关传媒业法规中缺乏有关公平竞争的考虑和规定。鉴于新闻传媒的事业单位属性,对其又不适用《反不

正当竞争法》,这样就造成了该领域的竟争和垄断处于脱法状态。

(4)新闻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其垄断和竞争应纳入法制轨道,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在新闻传媒业立法中就其特殊竟争问题作出规定,并明确其也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二、论述题

5. 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特征,论述经济法为什么要调整本国协调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

【答案】(1)任何法都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但是都不调整法律关系,经济法也不例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 这种经济运行是本国经济运行; 这种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体现了国家协调。所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上述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能够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调整的民事关系、行政法调整的行政管理关系、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国际经济协调关系以及其他法调整的其他社会关系区别开来,这就可以从根本上划清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等法的部门的界限。同时,这种经济关系由经济法调整,能够体现经济法是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之法,以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就中国而言,实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有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6. 结合各国的金融危机政策,谈财政法体系和财政法的原则。

【答案】(1)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及税收政策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可以概括为三种:

①注资。股权收购和提供特别(短期、低息)贷款两种方式,目的在于帮助银行增加资金流动性,能够继续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

②担保。以国家政府信用或外汇储备提供存款、贷款担保,稳定市场、公众对金融市场信心; ③降息。下调基准利率,降低金融机构融资成本。

(2)财政法体系

财政法的体系是财政法的各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财政法的体系包括国家的财政活动(实即国家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职权划分)、预算法、税法、国家信贷、国营保险、国家支出、信贷和结算、货币流通以及财政监督等。

①我国20世纪80年代普遍采纳的广义财政法概念,财政法的范围由财政管理体制法、预算法、税法、国营企业财务、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支出制度、基建投资制度、财政监督制度等构成。

②进入90年代以后,不仅会计法、审计法、基建投资法等逐渐独立,税法也有逐步分化的趋势,大部分法学文献转而采用较狭义的财政法概念,财政法的体系一般包括财政法总则、财政管理体制法、国家预算法、国有资产管理法、国债法、税收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和财政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