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专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激励其智力创造,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开专利技术方案促进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然而,各种各样的专利侵权行为却阻碍着专利法目的的实现,特别是等同侵权行为。深入研究等同原则,对我国立法界、司法界处理该类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利益平衡理论为指导,以等同侵权判定为主线,对等同原则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做了探讨。文章第一部分从一个著名案例入手,引出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首先针对有人对等同原则提出的质疑展开辩论,以加深对等同原则本质的认识,为后文具体规则的提出作理论铺垫;其次从法理学角度探讨等同原则的本质,实际上是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本国与他国之间的利益平衡的动态调节机制。利益平衡的考量和国情的需要始终指导和制约着后文具体制度的选择。第三部分是等同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首先,在等同比较前先要明确比较的对象及比较的前提;其次是适用过程中会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专利权利要求范围的确定,对专利要求及被控侵权物的技术特征的提炼和解释,等同判定的主体和客观标准,等同判定中涉及的多余指定原则;然后是对前面规则的一个小结,理出各规则适用的先后顺序。第四部分分析等同原则的两个抗辩原则及其在适用中主要涉及的一些理论难点。第五部分针对中国实际,提出一些立法建议并建构了法院适用等同原则判定专利侵权与否的思路框架,以减少司法界判定专利侵权时的混乱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