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
A.-0.22
B.0.22
C.0.33
D.3.00
【答案】C
【解析】采用古典心理物理法测定感觉阈限时,无法将个体的感受性与其反应偏向加以辨别和分离,信号检测论则通过信号检测的实验程序,将感受性与反应偏向加以分离并计算出具体数值。β值也叫似然比,表示的是个体所选择的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反应的分界点,称为判断标准。它以实验中被试的击中率的纵轴值与虚报率的纵轴值的比值来表示。
2. 视觉系统内一个感受器细胞的信息输出,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输入,而且也取决于邻近细胞对它的影响。这是因为( )。
A. 侧抑制的作用
B. 感受野的作用
C. 脑区功能定位的作用
D. 髓鞘化的作用
【答案】A
3.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不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答案】B
【解析】古典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和最不变化法三种。恒定刺激法的
特征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呈现几个固定的刺激; 最不变化法是指刺激差别由小到大、由大到不予以改变,从而来探索感觉阈限,所以也叫做系列探索法。平均差误法则是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通过计算被试各次调整出来的数值与标准刺激的差误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感觉阈限。
4.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答案】C
【解析】深度知觉即空间知觉的来源包括: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深度知觉线索是双眼线索。
5. Posner 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A. 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B. 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C. 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D. 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
【答案】B
【解析】在Posner 进行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之前,康拉德通过对字母串的错误回忆实验,发现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因此,认为短时记忆是以声音编码的。但是,Posner 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则证明,短时记忆的信息首先是听觉(声音)编码,之后是视觉编码。
6. 库柏(LA.Cooper )和谢帕德(R.D.Shepard )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A.0°
B.90°
C.180°
D.270°
【答案】A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采用不同旋转角度的刺激让被试来判断它们是否与靶刺激相同,然后根据被试所需要的判断时间长短来考查表象这一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在呈现刺激时,00刺激反映了被试的基线反应时。
7. 研究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 )。
A. 形容词检表法
B. 时间抽样法
C. 情绪诱导法
D. 刺激反应法
【答案】B
【解析】情绪的常用实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刺激反应法和情绪诱导法。刺激反应法是通过外部的刺激与反应来推断个体的内部情绪,这种方法只能研究情绪本身,无法研究情绪变量与其他心理变量的关系。对情绪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情绪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的方法是情绪诱导法。
8.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9. 在某研究设计中,用方便分组的方式,将被试分为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均进行了一次前测和后测。该设计是( )。
A. 交叉滞后设计
B. 时间序列设计
C.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D. 不相等对照组设计
【答案】D
【解析】不相等对照组设计的实验模式是具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对两组被试均进行前测和后测验,以便于对照比较。
10.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
A. 匹配设计
B.ABBA 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C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