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446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位]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瓦尔顿7号公寓大楼
【答案】瓦尔顿7号公寓大楼是波非尔的成名作,是一座位于巴塞罗那郊区的大型综合性住宅。整个公寓大楼由18座塔楼组成,这些塔楼在底部呈弧线形分开,至顶层又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既独立又统一的整体。公寓大楼外部采用独特的半圆柱体阳台形式,而在内部则在各塔楼的相交处形成一个开阔的中庭,各塔楼中还有相互连接的公共性庭院,而各种规格的公寓就环绕在这些公共建筑之间,巧妙地解决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搭配问题。
2. 罗比住宅
【答案】罗比住宅是由赖特于1908年在芝加哥设计完成。罗比住宅是草原式的住宅在城市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罗比住宅平面约呈长方形,是一座横长的二层建筑,并通过向外伸展的水平阳台和花台、出挑很深的檐部和平缓的屋顶,加强了建筑的这种横向的稳定状态。在罗比住宅中,赖特使用了传统的砖墙面和石材顶部,但也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门窗,建筑内部也是最先进的现代设施,创造了新的住宅模式,同时也打破了现代建筑单纯的建筑形式。
3. 奥斯卡•尼迈耶
【答案】奥斯卡•尼迈耶是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代表性现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深受法国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影响。尼迈耶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934年毕业于当地的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尼迈耶进入巴西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大师科斯塔的事务所工作,并受其影响,于1937年独立开办建筑事务所。因1939年与科斯塔合作设计的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而成名。1956年~1961年,尼迈耶主持新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并设计了国会大厦、总统府、巴西利亚大教堂等大型建筑,在这些建筑项目中,尼迈耶将他极富个人风格特点的曲线形建筑特点发挥到极致。
4. 隐喻主义
【答案】隐喻主义,又称象征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流派之一。隐喻主义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或通过象征性地暗示历史和其他文化内容的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断的种种观感, 产生浮想联翩、诗情画意、景象环生的比喻效果。因而,其外部形式或细节处,有着极具象征或隐喻性质的形象,建筑本身的形态更具艺术性。
5. 《走向新建筑》是谁的作品?有何主要观点?
【答案】(1)《走向新建筑》的作者
《走向新建筑》是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他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
(2)《走向新建筑》的观点
《走向新建筑》是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里面充满了激奋甚至是狂热的言语,其中心思想是激烈否定19世纪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与建筑风格,激烈主张创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①书中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同时非常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
②认为建筑艺术的出路在于来一个建筑的革命;
③他给住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认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④鼓吹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认为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⑤在建筑形式方面,他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⑥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一个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艺术家。
6. 何为“皮包骨”的建筑?什么是“密斯风格”?
【答案】(1)“皮包骨”的建筑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密斯是提倡现代建筑的主将,皮包骨的建筑是他作品的明显特征,即玻璃为皮、钢结构为骨,如西格拉姆大厦。
(2)“密斯风格”
“密斯风格”是对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建筑特点的总结。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①“少就是多”。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少即精简,多即完美而开放性的空间。 ②“流动空间' 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这是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完全不同的一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概念,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还有重要的一点,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代表作是吐根哈特住宅。
③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和手法;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密斯认为,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代表作是西格拉姆大厦。
④设计原则是“功能服从空间”。
⑤创作思想是纪律、秩序和形式。密斯把秩序看作建筑的首要因素,其晚期对建筑美学和理想形式的追求成为他的主要目标,理性化的的建筑设计已逐渐升华为技术精美的形式。
7. 朗香教堂平面图、立面图
【答案】
图 朗香教堂平面图
图 朗香教堂立面图
四、论述题
8. 举例说明密斯的空间理论。
【答案】(1)流动空间
①密斯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像以往习惯那样地是一个由墙面、屋面和地面像盒子似的,室内外空间绝然划分的房间;而是由一些互不牵制的部件——可以独立行动的墙面、屋顶和地面——分别组合起来,成为既可封闭,又可开敞或半开敞,或互相贯通的多种多样的建筑空间。
②典型实例: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a. 该建筑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碎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b. 该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砖石建筑的以手工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依靠钢、玻璃的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