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教育行政机关是指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专门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国家机关。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现为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中,省一级为各地教育厅(局或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为教育局(教育委员会)。无论哪一级教育行政机关,都必须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事,充分、及时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管理其权限范围内的教育事业。

2.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二、简答题

4.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案】教育督导的职能,是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其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和指导。

(1)监督包括观察、检查、调查、访问、监察、考核、督促等作用。

(2)指导包括指示、引导、辅导、帮助、鼓励、启发等作用。

就教育督导职能活动的内容而言,主要的就是监督和指导。其他的均可看作是这两种职能活动的延长、作用、结果或者方式、手段。

5. 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点。

【答案】目标管理是管理方法之一,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1954年提出来的,指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活动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如下:

(1)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

①企业的目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埋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②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准则。

③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每个人的分目标完成了,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④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的,由所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⑤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其管理活动过程包括:目标的确定、展开、实施、考评四个环节。

(2)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

①目标管理强调以目标指导行动,以成果和贡献作为管理活动的重点,特别强调目标实现的整体意识,具有向量性、整体性、时效性和激励性等特点。

②目标管理利用人在集体活动中的自尊和上进的心理,强调下放权限和自我控制,重视对人的管理,认为目标要经过上下级充分的协商讨论,整体目标要经过讨论,取得下级的认同,部门和个人目标要由下级自己制定。要实现情、理、法和责、权、利在管理活动中的有机统一。

③目标管理主张目标成果的确立先于行动,以成果定措施,变“软”管理为看得见的“硬”管理。实施目标管理,要求领导者做好咨询指导、反馈控制和调节平衡的工作。目标考评的实施则需要有目标考评标准和方法、目标考评制度、目标考评结果的处理办法等项内容予以保证。

6.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1)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几经变迁,主要有以下几次大规模的改革:

①1958年~1959年间

改革的中心是强调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负有全面的领导、管理的责任。但由于中央政府缺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加之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缺乏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等,产生了地方盲目发展教育问题,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中央教育行政组

织向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下放一部分权力的改革并未取得成功。

②1961年之后

为了纠正教育行政工作中出现的诸问题,进行了教育行政的调整工作。中央再一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

③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又一次得到恢复。

④自1963年到现在

改革的着眼点是中央放权给地方,地方也逐级放权,直至乡镇。教育领导部门放权给校长。具体地讲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其二是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

(2)纵观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从如下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

①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及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区域化且变化速度加快。这些变化迫使教育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而下放权力正是基本对策之一。

②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

③加强宏观调控就是:

a. 解决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b. 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c. 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法规还不够完备,教育法规的实施细则出台滞后,教育法规本身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法规实施不够有力。

d. 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

e. 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职能等。

总之,加强宏观调控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解决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以上诸种管理形式来实现的。

7. 简述学习型组织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管理观念,是指通过培养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