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熟

【答案】成熟是指由个体内部的(如遗传密码)时间表而非经验引起的身体和行为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的成熟。生理成熟包括个体神经系统、肌肉组织和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心理成熟指个体智力、语言、情绪及社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二者并未同步。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机体在生理上处于准备状态,即成熟时能容易地习得某种行为,在未达到成熟时,学习无效或事倍功半。

2. 恋母情结

【答案】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3.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4. 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

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二、简答题

5.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6. 你认为应该如何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

【答案】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三个方面。人生观的形成一稳固时期在成年早期。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①树立正确的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目标的看法是价值观的核心成分。

②选择正确的人生手段。人生手段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证,对人生手段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个人所选择的人生道路。

③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也是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它反映了价值观的动力特征。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道德观是一个多层式、多维度、多侧面的复杂心理组合体。它既包含个人对道德目标、道德认知、道德手段、道德效果的看法,也包含在更深层次上的一些道德心理成分,如道德动机、道德信念等,还涉及到个人道德价值的取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正确的道德目标、激发正确的道德动机、选择正确的道德手段。

②引导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取向,包括爱国主义的树立、集体主义的树立以及利他主义的树立。

(3)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①树立正确的人际观。人际观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对交往客体及其属性与满足交往主体需要的程度、重要性做出评价的观念系统,它包括对人际交往的动机、目标、手段等的基本态度和看法。

②树立正确的自我观。自我观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观念系统。它主要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组成。

③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审美价值的把握,包括人们从审美角度做出的判断、评价和态度,是人们分辨美丑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审美观的形成,受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审美实践等因素的制约。

④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所持基本态度的观念系统。对幸福的理解第一是事业成功,第二是健康和金钱。

⑤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宗教观是个人对宗教彳目仰、宗教价值、宗教活动等基本宗教问题的态度和看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个人宗教观的形成受到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灌输与宗教教育、遵从和自居作用、归因和认知失调等。

总而言之,树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要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总结。

7.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答案】(1)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一学习”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他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 和C 参加实验,他安排T 从出生后的第48周起每曰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 不做爬梯训练,从53周起C 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 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 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对学习班的评价

为了发展早期儿童的动作,鼓励和实行有计划的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训练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发展还决定于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个体还没有成熟或准备不好的时候,就去对他进行各种训练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儿童的大量时间被这些训练占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儿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