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二) . 14 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三) . 26 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四) . 38 2018年江南大学人文学院825外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基础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五) . 50
一、简答题
1. 你喜欢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的哪一部? 为什么?
【答案】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最喜欢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因在于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经典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内容的经典性
①充分展现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和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安娜和列文追求新生活这两条平行而又互相联系的线索,以史诗般的风格展现了农奴制度废除以后俄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 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矛盾和时代特征,也体现了这个时期托尔斯泰思想的变化。
②批判社会的虚伪和落后
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线索,反映了城市贵族的生活. 批判了贵族社会的虚伪。列文进行改革失败最后在宗教中获得解脱的线索,反映了农奴制废除后俄国农村的动向,体现了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
③深刻再现了托尔斯泰这一时期的精神痛苦
《安娜·卡列尼娜》在体现托尔斯泰的社会思想方面,尤其反映了托尔斯泰这一时期的精神痛苦。在彻底转向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之前. 托尔斯泰经历了非常痛苦的精神危机,这部作品写于他世界观激变的前”真实记录了托尔斯泰本人的精神探索,尤其是他的精神痛苦。列文体验到的改革失败的痛苦,对俄国现实的焦虑。很好地反映了托尔斯泰此一时期的思想特征。
(2)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安娜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社会的叛逆者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毁灭,托尔斯泰批判了贵族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堕落,同时也反映了托尔斯泰思想的局限以及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胜利。
①大胆追求有价值的生活
她不仅外貌娴雅、端庄、自然而质朴,而且有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充沛的生命力和获得真正幸福的渴望,在思想道德和才智等方面,她都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然而安娜的追求以悲剧告终。通过安娜的悲剧,托尔斯泰表达了对贵族上流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反应了作者对安娜追求个人感情幸福的否定。
②个性解放、自由
托尔斯泰并不赞成安娜体现的个性自由的西方思想,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克服了自我思想的局限,将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赋予了安娜,并倾注了深刻的同情,通过安娜的抗争否定了上流社会,剖析了其悲剧的社会内涵,将其塑造成一个感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其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胜利。
(3)人物悲剧的经典性
安娜的悲剧命运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①封建社会和虚伪的道德习俗造成了安娜的不幸她被姑母安排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省长,维持着冷漠的婚姻长达8年,这种门当户对然而没有感情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决定f 其不幸的根源。作为一名具有鲜明的叛逆精神的女性,对伏伦斯基的爱激起了她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抛弃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公然跟情人伏伦斯基同居,向虚伪的道德习俗发起了挑战。安娜在封建专制社会里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必然带来社会反对势力的反扑。伏伦斯基不能理解安娜的感情和精神需求,卡列宁为了体面而拒绝离婚,上流社会关闭了对安娜敞开的大门. 走投无路的安娜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回到卡列宁身边,或听任伏伦斯基的放纵,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封建社会和习俗的最后也是最强烈的抗争。
②安娜自我思想意识未能彻底解放,也成为其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她无法从心理上彻底摆脱社会习俗和舆论对其行为的指责,常常产生“犯罪”的恐惧,加剧了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只能通过自杀来寻求解脱。
③托尔斯泰对安娜追求个性解放的矛盾态度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揭示安娜悲剧的社会性,对其不幸倾注了同情,将其塑造成一个感人的女性形象。但是,就托尔斯泰自身的婚姻观、价值观来看,他一直都不赞成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反对女性抛弃家庭的责任,主张传统的女性观. 所以,他给予安娜的命运结局足悲剧性的。
(4)艺术成就的经典性
①小说注重描述人物心理运动、变化的过程,体现了“心灵辩证法”的成熟。在描写列文的精神世界中。小说注重对其精神探索过程的追逐描写,有层次地展其心理运动。在披露安娜的精神世界中,小说则突出其内心情感与心理矛盾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而在具体的情节展开过程中,小说则善于捕捉人物瞬间心理的变化过程。
②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世界。作者常常利用眼神、动作来传达内心情感,揭示“被压抑的生气”
③小说通过内心话语的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内心话语常常表现出随机和跳跃的特征,使得其揭示的心理过程更加真实、复杂。
④结构独特而严谨。小说叙事采用两条平行的线索展开,一为爱情,一为社会改革,但彼此构成内在的对照,揭示了主题。此外,小说利用安娜的哥哥奥勃朗斯基连接起两条线索,使这部描写了众多人物和事件的小说,在结构上构成了一个整体,被称之为“拱形结构”。
总之,《安娜·卡列尼娜》巨大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部巨著一发表便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托尔斯泰并没有简单地写一个男女私通的故事,而是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俄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
并由此来鞭挞它的不合理性。社会公认《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 ”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2. 海涅如何通过《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成功地创作出政治讽刺诗?
【答案】海涅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是19世纪上班也的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代表作。诗歌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童话般的故事,描写了德国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封建反动政府的罪恶,指出了它的腐朽、没落以及必然走向灭亡的实质,成功地塑造了一篇政治讽刺诗。
(1)诗歌创作方式诗作采用大量的童话和幻想故事,对德国丑恶、反动、腐朽的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2)诗歌表现的主题通过“冬天”这个具有萧条与冷清的意象,代表了德国丑恶的社会现实,用“童话”来象征德国市民和统治者自欺欺人的幻想。童话只是反动势力企图掩盖罪恶本质的一个美好幻想,这种梦幻终究要破灭。就诗人对未来的幢憬而言,诗人表达了对新德国的期盼,相对黑暗的现实,美好未来起到了反衬作用,就像“冬天的童话”一样激励着人们。
总的来说,《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充分显示了海涅在40年代的激进思想:他对旧德国深恶痛绝,满心希望一个新德国的诞生。
3. 悲剧的基本特征。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都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作品的基本内容,其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的基本特征有:
(1)悲剧必须有悲惨的结局,不能以大团圆收场。悲剧主人公必须最终遭到毁灭。毁灭不等于死亡。
(2)悲剧主人公在根本上必须是无辜的受害者。如《李尔王》中的小女儿,在胜利前夕死去,这属于典型的根本上无辜的受害者。
(3)悲剧主人公往往是崇高的英雄人物。悲剧人物往往是对人生执著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生存欲望和非凡的生存意志。
(4)悲剧感是一种以痛感形式出现的快感。
(5)悲剧来源于人的有限性和盲目的命运。
(6)悲剧体现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精神。
朱光潜认为,一个民族必须深刻,才能认识人性悲剧性的一面,又必须坚强,才能忍受。中国的悲剧文化远不如西方悲剧文化体系发达,尼采晚期对于悲剧的观点就是“悲剧是对人生最大的肯定”。总之,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鲁迅先生就曾对悲剧有过这样的点评: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