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工作记忆由Baddeley在1974年提出,并在2001年进行了修正,完整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空面板和情景缓冲器四个部分。工作记忆在学习、阅读、理解等言语认知过程中起到对语言信息暂时进行存储和加工的作用。而在语言的工作记忆中,语义的获得是最核心目的。视觉语言信息的加工存在两种主要的加工方式:一种是直接通达,即语义信息可直接由视觉表征的字形信息所获得,语音信息的获得发生在语义通达之后;另一种是语音中介通达,即字形信息必须先转换成语音信息,然后才能够进一步的转换为语义信息。而语音信息的加工除视觉通道外还有听觉通道的加工,因此语音信息识别和提取的研究因根据语音信息的属性和特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共同进行探索。语言的形、音、义三种信息之所以在过往研究中的语言加工通路中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激活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三种信息彼此间联结强度的差异。而这种联结强度的差异也同时影响着语言信息的提取。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汉字工作记忆中音、形、义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以及汉字形-音联结、形-义联结、音-义联结的强度差异。本研究所包含的两个分实验均采用N-Back范式,其中实验一采用改进的1-back实验范式,实验材料根据《汉字信息字典》和舒华等人修订的Snodgrass和Vanderwart标准图片所确定。实验一探讨了在汉字工作记忆中汉字形、音、义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以及汉字形-音联结、形-义联结、以及音-义联结之间的强度差异。
实验二采用改进的双1-back实验范式,实验材料根据《汉字信息字典》和舒华等人修订的Snodgrass和Vanderwart标准图片所确定。实验二探讨了在汉字信息加工冲突背景下汉字工作记忆中形、音、义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以及汉字形-音联结、形-义联结、以及音-义联结之间的强度差异。
经过上述两个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汉字字形信息工作记忆中汉字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是形-义-音;在汉字语音信息工作记忆中汉字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是音-形-义。
(2)在汉字语言信息加工冲突的背景下,汉字字形信息工作记忆中汉字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是形-义-音;在汉字语音信息工作记忆中汉字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是音-形-义。
(3)汉字语言信息间联结强度的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形-义联结、形-音联结、音-义联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