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教学张力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张力,多维视角,消极张力

  摘要


“张力”本来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
部而垂直于两个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后被引用到多个学科领域。
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内,“张力”也是一个高频词,但普遍存在理解的片面化甚
至表面化的不足,系统的“语文教学张力”研究在国内迄今仍属空白。本文试图
从“张力”概念基本的物理内涵入手,对 “语文教学张力”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观
照,建构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张力体系。
本文在结构上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引论。 从对“张力”概念本源和流变的梳理入手, 对“语文教学张力”
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
第二章。主要以张力场理论、主体间性理论、阴阳平衡理论和生命哲学理论
角度为切入点,对教师与学生间的张力关系及应建构的合理关系进行了论证。从
教学场理论出发,认为应当通过建立师生间交流沟通的平台,相互期待,形成张
力;通过教师富有激情和技巧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形成引力场,吸引学生品味语
言,感悟语文之美。以主体哲学为基础,呼吁语文教学中师生平等的“主体间
性”关系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影响,形成张力。受中国传统的阴阳平衡理论
启示,提出教师有意识弱化课堂地位、简化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张力的观
点。以现代生命哲学为指引,倡导建立“目中有人”、尊重生命创造与发展的语
文教育观。
第三章。本章对语文学习中读者与文本间的张力关系进行了深入透视。首先
从篇章、修辞、作品中人(事)物的形象三个角度对文本自身的张力进行了分析
研究。其次以完形心理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富有张力的语文教学应善于使学生心
理处在一种“失谐”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去创造完形。最后,从接受美
学的角度入手,运用“期待视野”和“空白”理论研究了文本阅读中张力形成和
消解的途径。
第四章。对语文学习流程中的作业和评价两个环节中的张力现象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增强作业和评价张力的策略。在作业设计上,提出了把控难度、形式多元、
尊重个性差异的张力作业观;在写作训练中推崇有序、有趣和和富有现实意义的
练习方式;从评价主体、方式、范围着眼,建构充满张力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第五章。对语文教学中的反思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反思的时机、内容、
途径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反思释放语文教学张力红利的观点。
II
第六章。对语文教学中的消极张力进行了界定。对消极张力的形成因素进行
了分析探讨,认为与课堂教学关系中主体的绝对地位、课堂教学程序与内容上的
“简”与“粗”、教师过“深”、过偏的文本解读具有密切关联,提出了规避的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