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金融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公司财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筹资决策和资本预算决策有什么差异?
【答案】资本预算决策与筹资决策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两大基本决策,由于这两类决策的性质不同、面对的市场条件不同,因此,这两类决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特性:
(1)资本预算决策与筹资决策的目的不同。资本预算决策决定着企业创造收益的能力的大小,从而决定着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高低。因此,资本预算决策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筹资决策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得资本预算项目所需的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的成本的高低,其主要目的是建立起合适的资本结构,以便能够以合理的成本为企业投资需求及其他必要的资金需求筹得足够的资金。
(2)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市场条件不同。资本市场是一个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有众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在同样的风险条件下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而每一个筹资者也都希望能以合理的成本筹得所需的资金。由于资金供需双方的人数都很多,这使得任何一方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形成有效的垄断,因此资本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各类资本形成了各自的价格,这些价格是在市场上公开表现出来的,投资者和筹资者都可以了解得到。因此,在资本市场上,筹资者通常只能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按照市场上形成的资金成本筹得所需的资金,既难以人为地降低资本成本,同时也不容易犯筹资成本过高的错误。在投资方面,由于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上都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进入障碍和垄断优势,因此,有眼光、有实力的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垄断优势,获取超额利润,而如果投资者选错了投资方向,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3)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选择余地不同。企业的筹资渠道和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的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相比之下,受自身能力和经营范围的约束,企业在投资方面的选择不如筹资方面的选择丰富和广泛。
(4)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变更成本不同。投资决策一经做出并付诸实行,通常很难变更,如果勉强变更,其代价也较为高昂。相比之下,筹资决策的变更要容易得多。如果企业认为资本结构中权益性资本的比例太高,它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收回股票的方法减少权益性资本,増加债务性资本;如果企业认为资本结构中债务性资本的比例太高,则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存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改变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2. 存货成本的构成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案】存货成本主要表现为存货的生产或购置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及短缺成本。 (1)生产或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对每一单位存货而言,这一成本是为生产或购置
这一存货所发生的费用;对全部存货来说,通常用数量与单价的乘积表示。
(2)订货成本是指企业由于对外采购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从填制订单、发出订单、定购追踪、到货验收、进库等开支,具体费用表现为办公费、差旅费、谈判费用、邮资、电报电话费等支出。
(3)保管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应支付的利息、仓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的毁损和变质损失等。储存成本通常与存货的订购次数无关,而与存货的数量多少有关。
(4)缺货成本是一种机会损失,通常以存货短缺所支付的代价来衡量。缺货成本主要包括由于停工待料而发生的损失,为补足拖欠订货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支出,延迟交货而被处以的罚金,以及由于丧失销售机会而蒙受的收入损失和信誉损失等。
3. 如何理解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
【答案】企业投资是以专业化发展为主,还是以多元化经营为主,是企业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讲,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有利于企业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进行市场竞争,也有利于企业成为本行业中的主导企业,还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避免因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散造成的竞争力不足。另外,专业化发展的企业在管理上也比较容易。但是,专业化发展也有经营活动单一、风险集中的缺点。一旦主营产业出现问题,将造成整个企业的经营危机。
与专业化发展相比,多元化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泛、风险分散、经营效果稳定的优点。但多元化经营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就难以在多个经营项目上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而且很可能是在哪一个方向上都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与任何一个领域内的专业化企业相比,多元化经营企业在该领域内都很难与之相匹敌。第二,因多元化经营造成企业精力分散,难以在某一领域内形成突破性发展。第三,实行多元化经营必然会出现进入新领域发展的问题,由于企业对新进入的领域缺乏了解和经验,容易发生种种难以预测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第四,需要大量精通不同行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也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有很强的管理多种行业的能力,给企业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和大量企业的实践经验,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实行专业化发展为主,在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投资战略较为合适。这一方面可以集中企业有限的力量进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投资风险,稳定企业的经营成果。
4. 有人说:“具有正的标准差的证券必然有大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期望收益率,否则不会有投资者投资这一证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其值总是大于等于零的。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若证券的值为负,则其期望收益小于无风险收益率。
5. 为什么MM 定理认为在各种假设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答案】MM 定理的基本假设如下:
(1)没有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营业风险由息税前收益EBIT 的标准差衡量,具有相同营业风险的企业属于同一风险等级组;
(3)所有投资者对每一企业未来的息税前收益EBIT 的期望值和分布状况具有完全相同的估计,即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
(4)股票和债券在完美资本市场上交易,不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在进行上述交易时没有交易费用,它们的借款利率也相同;
(5)机构与个人的债务都是无风险的,所以所有债务的利率均为无风险利率,且不受借款数额的影响;
(6)所有现金流量都是永续现金流量:公司是零成长公司,投资者对企业息税前收益的预期是常数,债券是永续年金债券。
在无公司所得税时,MM 理论提出命题: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只由其风险等级决定,而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即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于与它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普通股成本。这一命题指出,随着企业负债的增加,其权益资本成本(权益收益率)也随之按规律増加。虽然债务资本的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的成本,但随着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比例的増加和财务杠杆的増大,权益资本收益率的波动增大,权益资本承担的风险增大,其成本也随之増加。权益资本成本的増加正好抵消债务资本的低成本带来的好处,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不变,因此企业的价值并不会因债务资本的增加而增加。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増加债务本并不会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6. 如何分析项目的经营现金流量?
【答案】经营现金流是指项目投入运行后,在整个经营寿命期间内因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这些现金流通常是按照会计年度计算的,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产品或服务销售所得到的现金流入。
(2)各项营业现金支出,如原材料购置费用、职工工资支出、燃料动力费用支出、销售费用支出、期间费用等。
(3)税金支出。
如果各年销售收入均为现金收入,则营业净现金流量可用下式计算:
年净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一付现成本一税收支出
或:年净现金流量=息税前收益+折旧一税金支出
在项目不考虑负债和利息支出的情况下:
年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