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826社会保障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答案】(1)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

①财政预算

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从法律上明确了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来源,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人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这一规定表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的社会救助,地方政府则政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②社会捐献

除明确政府供款责任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还同时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捐款、资助; 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因此,社会捐献构成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供款渠道。

(2)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是为贫困人口提供食物保障及其他生活必要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亦差距甚大。不仅如此,同一城市亦可能存在着市区、郊区、郊县的不同低保标准。

由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也会随之提高,一些地区建立了正常的调整机制,以确保最困难群体的最起码生活能够在这一制度下真正得到保障。

(3)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领程序

①申请

即社会成员根据现行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估自己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水平,如果低于法定标准并需要通过这一制度提供援助时,应当填写并向社会救助机构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填写清楚家庭人口、无劳动能力人口、工作人口及家庭收入和支出状况,以作为申请救助的依据。

②调查

社会救助机构在接到申请后,应当派出工作人员,向申请家庭及其所在地区和工作者所在单位进行详细调查。以核实申请者的家庭情况及收入情况。通常,为了防止浪费国家资金,防止欺骗、冒领行为的发生,对申请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和审查要求是较严格的。

③审核与批准

根据调查结果和核实后的情况,社会救助专门机构做出是否批准其申请报告。

④发放保障金

经过社会救助机构批准后,应当向申请者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2. 参考相关资料,分析我国住房福利发展的变迁。

【答案】(1)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住房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改革住房制度,就不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不能理清国家、单位和职工在住房问题上的责任,财政负担过重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土地等要素市场发育问题等改革就难以推进。

1992年住房制度改革开始着手实施,此后巧年时间,经历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三个重要阶段: ①第一阶段,房改的全面推进阶段

1994年,国务院发布了《决定》。借鉴了国外的经济教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国发43号文件还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就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改革措施做出了具体规定。此后,公有住房出售工作快速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通过实施国家安居工程建立了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政策,同时推动了商品住房开发的不断发展。

②第二阶段,房改的重大突破阶段

199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果断决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启动居民住房消费,加快住房建设。国发23号文件实现了我国住房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城镇住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加快了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步伐。

③第三阶段,完善住房政策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即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此后几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多次发文,采取有区别的税收、信贷和土地政策,以及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就稳定住房价格、调整供应结构等作出具体规定,防止了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时期。

30年的住房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第一,确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第二,明确了政府在城镇住房问题上的职能。第三,提高了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和居住质量。

(2)我国的住房福利

回顾住房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住房制度己经从国家包办的福利制度走向个人责任为主,福利主要以公积金和住房补贴的形式出现,对低收入群体,住房福利则是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形式供给。由于我国的人口多,住房供不应求,因此所提供的住房福利也很难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

①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发展租赁

型经济适用住房,面向既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又无力通过购买住房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家庭,实现住房保障对象的全覆盖。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健全风险控制机制,逐步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

②以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为重点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理顺房地产用地、金融、税收政策,完善房地产交易规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作用,建立健全以经济手段为主的政府调节机制。

③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为重点统筹城乡住房政策。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深入研究农民进城定居的住房政策,保证城镇化健康推进。

3. 为什么说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答案】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其原因在于:

(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

(2)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3)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因此,尽管社会保险制度在产生之初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怀柔之术”,但它的出现确实使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产生了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稳定的社会政策,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

(4)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沦为赤贫。”

4. 社会优抚与社会福利的比较。

【答案】(1)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是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除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这三者以外的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其内容包括公益性福利、职工福利、妇女和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及住房福利。

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特定优抚对象一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2)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比较

①从保障对象来看,社会福利按照其不同的项目面向特定的群体,其范围较广; 社会优抚仅针对的是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

②从保障性质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还要保证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 社会优抚是对特定优抚对象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③给付方式来看,社会福利以提供社会服务为主; 社会优抚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