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陕商与关中社会

关键词:陕商,关中,经济史,明清史

  摘要

  陕商的摇篮是关中,而关中是很值得人们研究的经济文化区域。这不仅仅是因为晚近以来的关中农村研究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也不仅是因为关中本身的典型性——五千年的“沧桑变迁”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之魄在关中与在整个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相似性甚或相同之处;而且是因为由此所建立的“关中模式”引发的令人深思的重大问题——既有实证研究的纯经验性问题,又有超乎经验之上的理论性问题,陕商作为明清商界的一大劲旅,一个“实力不弱值得称颂”的商人集团,考察陕商既是研究关中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又是研究明清商业史的重大课题,令人遗憾的是:本世纪以来研究陕商者寥寥无几,至少刊诸报刊的论文罕见,这一现状与其研究价值是不相适应的。   诚然,研究陕商不能仅仅局限于关中,与此相应,研究观众也不能只从陕商着手,但是,把陕商于关中社会联系起来,把经验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结合起来,恐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比较实际的研究方式。本文即从这一思路出发,在查阅关中现存的大部分地方志以及有关的私人文集的基础上,对陕商于关中社会的初步考察。 虽然陕商是就明清时期陕西籍商人而言,但是,其主要为关中籍商人已毋庸置疑,明清时期关中水利衰败,赋役繁重,灾害频繁,使当地人的生活似乎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有利于工商业的政策的事实,加之关中的地理优势,使得关中人并不会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坐以待毙,不少人起而从商。   在陕商资本的初始积累中,既有经济方面,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如权利、对于各个商人来说,资本的初始积累来源以及具体的组成纷繁多样,陕商从事盐茶、布棉、毛皮、粮食、烟草等商品的贩销,也有从事典当、钱庄等行业,祖籍已经遍及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经营有方,已经出现了经理负责制度,甚至雇用专人讨取钱贷欠款。但是,陕商利润的绝大部分以为其奢侈消费以及亲族邻里事务所耗费,特别是在土地、产业方面,在明清之际,他们的活动受到不小的打击,后又东山再起,时至晚晴,便逐渐的衰落下去。   陕商的活动,促进了各地间经济文化交流,多少促进了关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社的进步。在陕商诸多行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资本积累的贫乏以及对权势的态度,其寄生性更为明显。   学术界一般认为:商业资本兼并土地,即“以末之财,用本守之”,为我国历史上带有普遍意义的一大弊端,它使得工商业资本积累无法形成;在理论上讲,如果商业资本较大程度上摆脱了这一商人地主化的道路,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向产业的转化。但是,陕商“不置土地”,也绝少投资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对所谓的“封建商业资本”进行更加全面地认识,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探究,并且在理论上予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