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

【答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根据这一定义,一物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2)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一种生产关系。

2. 价值规律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为: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3. 利润率

【答案】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变资本的节省; 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4.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答案】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指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完全平等的,产品归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和分享,从而形成了全体劳动者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由于全民所有制实现了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因而它是公有化程度比较高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

5. 商品经济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1)社会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的部门或行业,产品。

(2)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各个生产者依照社会需要生产不同的

6. 货币层次

【答案】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范围小断扩展,出现了M 0, M 1, M 2, M 3, M 4……边界小同的货币层次。按照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层次可分为:

M 0=现金(纸币和硬币)

M 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 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

7. 价值形式

【答案】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8. 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2)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3)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 (2)险; (3)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 (5)信息和技术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己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平均利润率? 决定和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含义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一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2)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 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 反之则较低。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

10.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 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 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 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其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在市场制度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商品交换活动,即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各种交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协调、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都是建立在商品交换原则的基础上。一切企业不论属于哪一种所有制,它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活动都要通过市场取得社会承认,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

(2)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经济下产权明确、利益独立的多元化主体,决定市场主体企业和消费者必须仍有完全的自主权,从而可以自主面对市场,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自主地进入或退出市场。作为“经济人”,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以取得消费者剩余或效用最大为原则。这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有动力,同时又要经受市场的约束和亏损的压力。劳动者可以双向选择、自由流动,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和取得尽可能高的报酬的职业。

(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市场制度下,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