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平均利润率? 决定和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含义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一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2)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 反之则比较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 反之则较低。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个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也会提高,因而平均利润率会趋于下降。
2.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案】(1)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联系
①货币流通规律对纸币流通的制约作用在于: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金属货币因为有价值才流通,纸币却因为流通才有价值。
②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同它发行的数量成反比,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的区别
①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其数量是由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用公式表示为:
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不少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
法。这样,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修正为:
②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就是说,不管纸币发行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既然如此,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就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3. 简述我国的国有企业如何进行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1)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传统体制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有的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根本途径是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也称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形成有效的能够克服代理问题的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
①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其相关利益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及其总经理的权利和责任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以规范企业的运作机制。
②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的转让方面,而且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行为的作用。如果因管理的原因使得公司的权益受损或使得股东面对着的风险上升,股东就会在证券市场抛售股票,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是股东向管理层投的反对票,如果公司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企业有被其他股东集团、公司或个人收购的危险,被收购的公司在收购者收购成功后必然会改组管理层。即使不被收购,股票市场的压力也会导致公司采取措施改组管理层,从而给管理层施加压力以约束他们的非利润最大化行为。
③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职业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替代的可能。
④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得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紧密相关,让经营管理者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增加股东的收益。例如,有些公司实施的股票期权计划就具有实现激励相容的日的。
⑤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其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3)总体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从而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
①克服政企不分带来的障碍。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和国有股东权能不到位并存,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国家是特殊的股东,如果国家股东的行为不端正,没有哪种力量能对他进行制约。因此,政府代表国家进入市场直接行使股东权能是不适宜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面对各类企业要一视同仁; 政府作为国家所有者,要通过“出资人代表”而不是自己直接出面行使股东权能。出资人代表是受国家所有者委托经营有资本的投资控股机构,以提高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国有资本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运营国有资本,属于特殊企业法人。
②推进股权多元化,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创造基本条件。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从机制转换角度看并不理想。政府主要追求社会目标,唯一的由政府代表的国有股东往往把社会目标强加到企业头上,要么要企业自办医院、学校,负责职工养老,安排冗员,替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 要么对企业经营决策直接干预,指挥企业投资或进入、退出哪个市场,或把困难企业甩给优势企业,搞拉郎配等。这说明,以政府为背景的国有股东很难成为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合格股东,国有独资公司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规范运作。因此,通过股权结构设置防止和矫正国有股东的非正常行为,把企业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一般来说,引入多兀股东,包括另外的国有股东,特别是非国有股东,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有多元股东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
③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框架。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到平等待遇。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有机会得到有效补偿; 应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在创造效益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良好财务状况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④理顺公司人事管理。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公司灵活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关键。公司控制权的核心是对人的控制权,也就是说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权是公司控制权合理配置的核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体制,最终是通过对人的控制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
4. 结合本章有关内容,收集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美、日、德现代公司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的异同。
【答案】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制企业都必须建立的一种比较规范的企业领导制度,其基本构成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法人治理结构,便是这些机构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化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