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行政管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管理层次
【答案】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行政机关的工作量来决定。层次过多,公文履行,手续繁杂,官僚主义滋生,不仅小利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和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因此,行政机关的层次必须适当。在行政组织中,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行政组织权力由高层向基层递减,高层一般具有最高决策权,基层主要拥有执行权,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岗位责任制
【答案】岗位责任制是明确规定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能及其责任并予严格执行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有时间性的要规定完成的时限,切忌笼统。要尽可能地定出量化目标和要求,以便考核。与此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依在岗情况,及时给予适当奖罚。它办公室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3. 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答案】(1)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即行政机关。
(2)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4. 行政伦理外部控制
【答案】外部控制是探讨行政伦理原则、精神和规范如何转化为相应的行政制度形式的问题,实质是行政伦理规范的文献化、法律化和常规化过程。行政伦理制度化的指向是从行政制度本身基本构成方面解决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道德价值实现问题。其优点有:
①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确立刚性标准;
②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也可以比较利益的等级以做出选择,避免自己的自由裁量成为一种个人的任意行为。其缺点有:法制的普遍性必然不能解决特殊问题,只能解决一般问题。由于法律制度不能自动发生作用,法律制度的解释是人为的,法律制度的漏洞也要靠人来弥补。
5. 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包含两个层次:政治正当性和政策合法化程序。
(1)政治正当性。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若缺乏正当性,必难以执行。政治正当性包含:实质层面与心理层面。实质层面即合法性问题,是指必须在宪法架构下运作; 在民主法治的国家,合法化是政策必经的历程,经立法机关合法化过程的政策,才能为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付诸施行时,才会比较顺利。心理层面则是指被统治者愿意接受统治者以及其政策的统治与约束,统治的正当性愈高,则民众的服从度愈高,愈能得到高的政策绩效,反之则否。因此,在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合法性被称为“认受性”,即接受与认同的程度。
(2)政策合法化程序,是指政策备选方案必须得到有权责的机关或个人之认可批准,才能取得合法地位。政策合法化程序也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二是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
(3)政策合法化的内容具体包括:决策者及权力的合法化; 政策程序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内容法律化。
6. 公共危机4R 模型
【答案】罗伯特·希斯(RobeaHeath )从应对策略的角度出发,将危机分四个阶段,即4R 模型,分别是:①缩减(Reduction )阶段,该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预防危机的发生和减少危机发生后的冲击程度; ②预备(Readiness )阶段,指在危机发生前,组织应做好响应和恢复计划,对成员进行相对的培训和演习,保证危机一旦发生时一,组织能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到常态; ③反应(Response )阶段,指在危机爆发后,组织需要及时反应,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危机,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④恢复(Recovery )阶段,是在危机得到控制后,着手恢复工作,就危机处理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7.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其小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其积极功能表现在: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消极功能表现在: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往往为了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而忽视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散布谣言,对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危害极大。
8. 行政职能扩张
【答案】行政职能扩张是指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即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过产业革命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为适应这种变化,小断扩大对内对外职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殖民地瓦解,国内社会矛后
激化的困境,对政府提出犷超越传统的新要求,政府中的行政权力因此不断膨胀。以美国为代表,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立的国家体系不再均衡,同时,行政系统逐渐具有了类似立法和司法裁判的行政立法权和行政裁判权。这种现象就是行政职能扩张。行政权力体系与其他权力体系相比较,更多的直接介入到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之中,成为国家中最为活跃、最强有力的一个力量,这样一种国家现象被学者称为行政国家。
二、简答题
9. 简述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答案】(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定义
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指管理工作由业务内行再转变为领导、管理工作的内行。它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2)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
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①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认识专业化的意义在于
a. 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b. 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是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
c. 有利于提升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
②在理论方面,准确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3)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实现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途径是多样的。但这里的专业化,既不等同于业务知识专业化,也不等同于领导、管理学专业的文凭化。
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树立起实现第_个专业化的转型意识,抓紧自学,接受各种培训、进修,自觉地掌握领导、管理理论与方法,注意总结提高,探求领导、管理工作的固有规律,较快、较好地实现由有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硬专家”领导、管理,向具有战略决策、组织指挥、教育与激励及协调与控制能力等的“软专家”领导、管理的转变,成为“双内行”(业务内行和领导、管理内行的新型人才),出色地完成担负的领导、管理工作任务。
10.简述法制政府建设的具体内涵。
【答案】法治行政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有“法律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是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精神,法治政府的含义体现在: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六个方面。具体内涵包括:
(1)法治政府应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