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885运筹学(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说明本书所述货运车辆优化调度算法的原理和求解步骤,并绘出求解过程框图。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若有两种车型的车可用,书中提出的模型应怎样修改? 在书中所提算法的启发下,试拟定出一套求解的迭代步骤。
(2)你认为应如何将书中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推广到多目标的情形。
【答案】①货运车辆优化调度算法的原理:最小费用最大流原理。求解步骤为:a. 仅考虑重载点,运用表上作业法求出最优解作为原问题的可行解; b. 进行解的扩展和解的收缩,直至得到可接受的可行解; c. 以该可接受的可行解为依据确定初始行车线路; d. 根据具体约束条件进行调整,直至得到最优行车路线。求解过程框图如图所示。
图
(2)修改后的迭代算法即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算法。
①建立结合矩阵:将车辆经过的点包括源点看成神经网络的结点,即神经元,令神经元数目为Ni 神经元 和j 神经元的结合权值为,j 神经元的输出为r j 。
②将车辆调度的各种约束条件转化为约束能量函数为E 约。
,且r i (t )只能取0或1,令神经元i 的阈③神经网络计算:令时刻t 神经元i 的输出为r i (t )
值为Q i ,则输出能量
为
,其中,因此总的能量函数
为,则该网络相对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如果,且E 有界,系统必
趋向一个比较好的稳定状态,再把此稳定状态时r i (t ) 形成换位阵中元素为l 的结点连接起来,形成所求的最满意车辆调度线路。
④根据所形成的最满意线路来选择车辆调度方案。
(3)推广到多目标情形:车辆优化的目标函数可以有很多个,如总运费最小,司机总的驾驶时间最短,车 辆满载行驶的时间最长等; 而约束条件,如路径的最大输入输出流、车载量、发车和收车约束等。也可以加入惩 罚算子将约束条件转化为惩罚函数,利用多目标方法进行求解。
2. 简述割平面法的基本思想。
【答案】这个方法的基础仍然是用解线性规划的方法去解整数规划问题,首先不考虑变量xi 是整数这一条件, 但增加线性约束条件(用几何术语,称为割平面)使得由原可行域中切割掉一部分,这部分只包含非整数解,但没有切割掉任何整数可行解。这个方法就是指出怎样找到适当
,使切割后最终得 到这样的可行域,它的一个有整数坐标的极点的割平面(不见得一次就找到)
恰好是问题的最优解。
3. 试将Norback 和love 提出的几何法与C 一W 节约算法进行比较。
【答案】(1)几何法:首先找出凸包,然后考查以不在旅行线路上的点为角顶,以线路上的点的连线为对边的角的大小,选出最大者所对应的角顶,插入到旅行线路中,反复进行直至形成哈密尔顿回路。
(2)C 一W 节约算法:首先以某一点为基点,确定初始解,然后考查基点之外的其它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弧的 节约值的大小,选出节约值最大者所对应的弧,插入到旅行线路中,直至旅行线路中包含所有的点。
4. 试写出M/M/1排队系统的Little 公式。
【答案】M/M/1排队系统的Little 公式为
二、证明题
5. 证明:矩阵对策
的鞍点不存在的充要条件是有一条对角线的每一个元素均大于另一对角线上的每一个元素。
【答案】(l )先证充分性,要使鞍点存在,就必存在有 ①
可假设主对角线的每一个元素均大于次对角的每一个元素,即
使对一切,
则充分性得证。
(2)证必要性。假设“有一条对角线的每一个元素均大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每一个元素”这种情形不存在,则可设
又可假设
其他情形同理可类推得出存在鞍点,由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可知必要性成立.
6. 对于M/M/1/∞/∞模型,在先到先服务情况下,试证明:
顾客排队等待时间分布的概率密度是
,并根据该式求等待时间的期望值
为在统计平衡 下顾客的等待时间,则
由a n 的定义,得,于是有 。 ,【答案】令N ’为在统计平衡下一个顾客到达时刻看到系统中已有的顾客数(不包括此顾客)
由定理知,对任何一个输入为最简单流的单服务台或多服务台的等待制排队系统,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