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之教育技术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答案】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讲教师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2. 教育技术管理

【答案】教育技术管理是指教育技术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调度所有资源和协调各种关系,以便有效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主体是教育技术系统各级管理者,包括各级领导、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客体是管理活动作用的对象,主要是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3. 信息

【答案】信息,指音讯、消息,是一个抽象概念,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表现形式远远比物质和能量复杂。信息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它随人类社会的演变而相应的扩大或收缩,总的来看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可以断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作为一个概念,信息的定义呈现出多定义而又无定义的局面。一般来说,与信息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词语包括约束(constraint ), 沟通(communication )、控制、数据、形式、指令、知识、含义、精神刺激、模式、感知以及表达。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和名称。

4.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答案】中文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传统合作学习的延仲和发展。它代表了两种趋势的汇合点,即普遍渗透于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汇合。

5. MUD

【答案】MUD 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因特网上流行起来的多用户异步通讯系统,MUD 代表虚拟的多用户空间。

6. 流媒体技术

【答案】流媒体技术也称流式媒体技术. 所谓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该技术先在使用者端的计算机上创建一个缓冲区,在播放前预先下一段数据作为缓冲,在网路实际连线速度小于播放所耗的速度时,播放程序就会取用一小段缓冲区内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播放的中断,也使得播放品质得以保证。

7.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以自然的方式感知虚拟环境中的客体并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从而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一种技术。创建和体验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环境需要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接口技术、传感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设备的支持。

9.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答案】中文为虚拟学习环境。是把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按照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并提供某种虚拟的时空的学习环境。对于VLEs ,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所持的观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教育环境中对于各方虚拟学习所体现的优点是不同的。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虚拟学习的人来说,虚拟学习最大的缺点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这意味着虚拟学习还有很多的潜力没有显现出来,还没别人们所了解。

10.网络教育

【答案】网络教育又称为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需要往校舍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通常是业余进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因此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学生亦可以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管道互助学习。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二、论述题

11.联系实际,论述微博传播对教育的社会意义。

【答案】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在我国流行开来,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微博的传播对教育的社会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微博使学校教育更为民主

微博用户不断增多,影响了不断增强。且篇幅简短,随意性强,信息被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储下来,闲言碎语结成的沟通网络极大提高了网络的真实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与教师的表达欲望被加强,表达也更加自山。这样就有利于规避教学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使教育更为民主化。近些年来,微博上教师体罚学生,使学生受到伤害的事件不断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不断予以批评。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为规避这些问题采取措施。

(2)微博促进教育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基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博的用户人数也不断攀升。这使人们看到了微博的商机。以教育为主题发布微博的平台不断增多,教育资源的开发、教育合作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这样就促进了微博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微博信息的传播,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逐渐为人们所知。人们通过微博获取的信息对这些地方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微博促进了教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微博的运用范围是囊括全球的。教育管理者、教师与学生都可以通过微博获知国外的教育动态,关注国外的教育文化,并与国外的学者或学习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微博的发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简短的信息和开放的设计理念,使得微博传播的番外更广,速度更快。对于‘些断球重大的教育文化事件,如果有微博在场,人们都可以通过微博发表与得知,其实时性与快捷性超过所有媒体。微博促进了教育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教育的发展。

各种不同文化的代表性微博在微博上层出不穷,如英语、美剧、法语类微博,人们通过微博的关注功能,可以时常获取这些方面的知识。并且微博用户还可以与国外的用户相交流,了解不同的文化。

(4)微博拓宽了教育的空间

目前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人开通了微博,再加上网技术的成熟与上网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微博,发表微博,随时随地的通过微博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同学伙伴探讨间题,形成网状学习群体; 可以便捷的与教师、专家、伙伴取得联系,解决学习问题。微博拓宽了课堂教学,提高了知识传播与习得的有效性。

(5)微博促进了教育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功能与特点,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协作劳动和小组学习。同时,可以利用它配有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对合作与学习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微博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者协作学习的工具,提高学习者之间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可以继续学习者的自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