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25哲学综合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笛卡尔
【答案】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曾参加过日耳曼三十年战争,1629年定居荷兰,1649年应瑞典王后邀请赴瑞典讲学,次年卒于此。笛卡尔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是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2. 康德的图式
【答案】康德的图式是连接范畴和经验的中介,他的图式论是为了克服范畴论的困难。在运用范畴概念于经验的判断时,图式是重要的一步。虽然范畴没有经验来源,但每个范畴有其经验的对等物即图式,使其运用成为可能。概念的图式不是意象,而是产生意象的规则。每个图式都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所以图式只是加了时间条件的范畴本身。因而它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具有普遍和先天性; 另一方面与现象同质,因为它包括想象力、时间和表象杂多。图式由于这种特性成为概念和直观的中介,才产生判断。只有借助于图式,概念才能够被应用于现象,没有图式,概念就没有意义。
3. 复杂观念
【答案】复杂的观念是洛克对观念的两种分类之一。复杂观念是作用于简单观念上的精神活动的结果,并由简单观念构成,方式有三种:①相加,即把多个简单观念组合成一个复杂观念; ②并列,即把几个简单观念或已经有简单观念组合而成的观念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综合,由此产生复杂观念; ③相减,即把同时存在的观念彼此分开,除去复杂观念中的特殊成分,保留它们共同的成分,由此形成抽象观念或一般观念。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将复杂观念区分为样式、实体和关系。
4. 基质
【答案】基质是属性的主体或承受者。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就是基质,只有实体才能承受其他范畴,其他范畴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因而他指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中,他又把实体范畴分为形式、质料和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他认为复合物是属性
的基质,而质料是形式的基质,如果实体是指“在下面的东西”,质料就第一实体。但他还认为,形式先于质料,第一实体是“这一个”,而不是基质。因此,虽然质料是形式的主体,但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二、简答题
5. 简述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答案】(1)社会发展规律的含义
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领域中具有普遍的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结果以及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具有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对人类历史行程的根本制约,使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
(2)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社会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其特点有:
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社会规律的重复性小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独一无二的,但一个个小可重复的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色,不可重复。规律重复的是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历史的规律性正是由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的。
②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历史阶段构成,每个历史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律总是具体地依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和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
整个社会结构都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状况决定。因此,根据生产关系是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我们就能看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历史规律会反复发生作用,而成为一种常规现象。
④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人们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目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人们在追求利益的斗争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具体的历史主体以一定的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来活动。当一个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多种可能途径时,则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自觉选择,取决于民族内部不同阶级或集团实践力量的对比。
6.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想及其意义。
【答案】(1)主要思想
①结论的得出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把“清楚分明”的理性确立为判定真理的唯一标准。他首先对感觉进行了怀疑。但他又认为,虽然我们可以对一切存在物进行怀疑,但“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却是不可怀疑的。因为即使对“我在怀疑”进行怀疑,仍然证明了“我在怀疑”。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然就会有一个思想者即“我”存在,这样笛卡尔就从他的普遍怀疑中引出了再也不可怀疑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
②哲学的绝对起点
这个命题有两个部分:“我思”和“我在”。“我思”指思想活动,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而“我”是指一个思想的主体。思想是“我”的一种本质属性,“我”思想多久,就存在多久,“我”只要停止思想,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笛卡尔把思维的“我”确立为哲学的绝对起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③本质与实体
笛卡儿说,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主体就是实体。“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我思故我在”中的“故”表示的不是两个实体之问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从逻辑上说,“故”也不表示从己知到未知的推理。“我思”是该实体的本质,“我在”是该实体的存在。笛卡儿认为,人们只能通过属性来认识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有一个特殊的属性,这就是它的本质。从自我的思想活动,我们可以得到自我必然存在的结论。就是说,“自我”是一个这样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
(2)意义
“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原理。这一理论被视为他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又作为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从而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他以此为根基构建起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笛卡尔承认“存在”不是通过三段论法从思维中推出来的,只不过通过直觉的活动承认一个简单的给与的事实。由此可见,唯理论哲学在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某种理智直观之上的,这种直观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内在的“经验”。
7. 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感觉运动的分析。
【答案】(1)感觉的分类
①亚里士多德将感觉分为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嗅觉五类简单活动,每一类活动都与一个感官相对应,感觉就是感官的运动;
②通觉把五类简单感觉活动统一起来,心脏是“感官的统一主宰”。
a. 他认为简单感觉是相通的,那么必定有一种活动把它们统一起来。通觉伴随着每一种简单感觉,因此,这五类简单感觉活动才能相统一;
b. 他认为与通觉相应的感官是心脏。因为“心脏是血液的源泉和首先出现的场所”,他观察到凡有感觉活动的器官都有血液,而血液来自心脏的运动,心脏在供给感官血液的同时传递着通觉,把各个感官产生的感觉统一起来。所以心脏是“感官的统一主宰”。
(2)感觉运动一一蜡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