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61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德国规划体系的特点是“强大的法律规范加上分散化的决策机制”。中央级只有普遍通用的立法指导原则,立法规范包括联邦地区规划法典和联邦建筑法典。德国相关规划法律条款规定:低层次规划必须服从高层次规划、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同级和同层次的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整体的区域规划和发展规划,所有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这些规范规定了州级区域规划工作和地方级城市规划等的立法原则。

2. 土地利用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凋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

3. 土地利用原理

【答案】土地利用原理是指从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出发和土地和利用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社会经济,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原理。土地利用原理包含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4.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用地面积的对比及其空间匹配关系,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程度及其生产结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结构,区域土地利用只有建立合理的结构,才能保持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的良险循环,从而使得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5.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答案】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包括三个步骤:查勘(包括初勘和复勘)、除测和纸上定线、工程概算和编写渠系规划报告。

6.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是依据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土地规划进行的编制,主要任务包括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组织、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要符合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系统协调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公众参与原则。

8. 公路用地规划

【答案】公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问上和时问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

(2)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①确立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目标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土地利用状态。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本身就是土地利用目标。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土地利用方向清晰。

②确定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是指各种功能用地所要求达到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既可以是相对指标,也可以是绝对指标。相对指标一般以用地结构表示。绝对指标以用地规模或质量程度表示。

③土地利用分区与用地配置。土地利用分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土地基本用途的功能、对策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划分土地利用单元。处于同一区域的土地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的用途、功能对策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

④工程布局与用地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部门规划中所确定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中。各种工程规划要统一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相互协调。将各种工程布局,如水利

工程、交通工程、电力通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生态防护工程等,落实在同一张土地利用规划图上。

⑤制定土地利用规则。土地利用规则是指按土地利用分区,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对各类土地用途区的土地利用活动实行的限制,表现为对各类土地用途区中的允许、限制和禁止用途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规则一般是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拟定的。

⑥拟定规划实施措施。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还应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措施,以保障规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具体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方一面的措施。

10.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答案】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建设等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具体过程如下:

(1)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合理的城镇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城镇区位条件、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生活水平、一定区域内城镇对比等因素来确定。城镇用地需求量一般按人口用地定额指标法预测,计算公式为:

式中:Z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规模; C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数量; J 一一城镇人均用地

定额指标。

农村用地规模可以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人口规模预测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预测还可以根据规划期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的预测,并考虑到一定的公建、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求出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来确定。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部门发展计划,将规划期内所有新增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进行累加,同时分析由于迁移、关闭等原因导致的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减少量,从而计算出独立工矿用地净增量和规划期末的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

(3)交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交通建设用地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民用机场用地以及农村道路用地,各类用地特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预测方法。

①铁路用地需求预测。可按规划期内所需的铁路货物和旅客运输能力,确定新修或改造铁路的规模和等级,并按有关的技术标准计算需要新占用地的数量。

②公路用地需求预测。除了可按与铁路用地需求量预测类似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区域内社会总产值与路网密度的关系,通过预测规划年社会总产值来确定各等级路网的密度,从而预测出规划年公路用地规模。

③港口码头用地需求预测。可根据规划年河运或海}z量确定港口个数、规模和位置,并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