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613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众参与形式
【答案】公众参与形式是指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通过参与来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实现各种目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形式包括以下四种:无公众参与形式、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2. 公众参与
【答案】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 它通过政府部门和开发行动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3. 控制理论
【答案】控制论就是机器的自动控制或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其本身组成部分间信息的传递过程。控制论就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上述过程的数学关系,而不涉及过程内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方面的现象。控制与控制论的对象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有限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并且信息是传递的,是信息的传递推动有机体的变动。
4.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大致程序为:编制规划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监察员或者专业小组根据公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5.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
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7. 土地利用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分区就是根据地域分异规律,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内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为土地利用的调控和管理提供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凋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一般多采用土地利用分区和用地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
8. 台湾地区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台湾地区将土地利用规划称作土地使用计划。台湾日前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四个层次、两大板块构成。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层次是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 第二层次是区域计划; 第三层次是都会区发展计划、县(市)综合发展计划与国家公园计划:第四层次是都市计划与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
二、简答题
9. 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抬高水位,自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由于它无须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干渠工程量小,但增加了机电设备及管理和运行费用。在多泥沙河流中取水,除易产生淤积外,泥沙还会对泵体造成损坏等,设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水库取水
当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并综合利用河流水源。这是河流水源较常见的一种取水方式。采
取水库取水能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但必须修建大坝、泄水(溢洪道)和放水(放水洞)等建筑物,工程较大,且有相应的库区淹没损失,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好建库地址。
10.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任务和方法是什么?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原则
①依法行政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项国家措施,是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规划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并体现国家和政府的意志。
②民主管理原则
民主管理原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与依法行政原则相辅相成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贯彻民主管理的原则,最根本的是实行参与式管理,即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
③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实行集中统‘管理的原则,是土地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体现,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土地利用涉及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首先是集中统一规划和集中统一规划管理。
④政务公开原则
政务公开是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化决策、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改善部门形象的一项改革措施,有利于增强土地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管埋效能,完善监督机制,防止腐败行为。
⑤经济效率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也要遵循用最小的投入(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社会综合效果)的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任务
①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编制管理,主要任务是提出规划的目标和任务,组织编制规划草案,协调相关部门用地矛盾,组织专家论证和群众评议,确定规划送审方案等。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其主要任务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规划审查管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规划审查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审核等。
③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
它既包括对违反规划的用地行为进行查处,又包括对下级规划是否符合上级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处理; 既包括由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又包括社会监督,即发动群众对规划实施及其管理活动的监督等。
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保障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从组织、人员、法制、机制、科技等各方面创造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