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形成国际企业成功的经营战略?
【答案】国际企业针对其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利用其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构筑其独特优势支持其经营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与高利润,如图20-8所示。图20-8国际企业成功战略的产生
2. 信息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答案】信息具有客观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层次性、价值性等性质。
(1)信息的客观性是指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2)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信息的不完全性是指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4)信息具有层次性是因为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处在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有不同的职责,处理的决策类型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同,包括战略层管理信息、战术层管理信息和作业层管理信息。
(5)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6)其他性质: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可加工性、共享性等特性。
3. 什么是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财务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1)财务管理研究在一定的目标下,企业通过财务预测与规划、决策、控制和分析等方法筹集、运用和管理其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不断提高资金效率和效益的管理活动,并与金融市场保持密切联系。
(2)财务管理的内容
①从静态上来看,财务管理的内容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项口;
②财务管理的内容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表现为各项目之间的变动关系;
③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与资本市场及相关财务关系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3)财务管理的特点
①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
②财务管理与企业各力面管理有广泛的联系;
③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
4. 什么是企业并购? 如何对企业并购加以分类?
【答案】(1)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合称。通常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
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资本运作活动。兼并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有价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资本运作行为。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或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或资产,以获得对该公司控制权的一种资本运作形式。
(2)企业并购分为兼并、收购、标购、接管、分立、剥离等几种。
5. 何谓工作分析? 它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收集工作分析信息?
【答案】(1)工作分析的定义
工作分析是对组织中某个特定工作职位的日的、任务或职责、权力、隶属关系、工作条件、任职资格等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以便对职位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行为、条件、人员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二是从技能和经验的角度确定应该招聘哪些类型的人来承担这一工作; 三是形成书面文件,即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
(2)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它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招聘合格的员工,有助于确定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有助于确定实现公平报酬,有助于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确保所有的工作职责都落实到人。
(3)工作分析的方法
①资料分析法。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这样就能对每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力、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
②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获取工作信息的一种比较好的力一法,经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工作分析的信息。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面广; 成本低、速度快; 规范化、数据化。缺点就是问卷设计较费时、费力。
③访谈法。在收集工作分析信息进行访谈时,可采用尸种方式:对员工进行个人访谈; 对同工种员工进行群体访谈; 管理层访谈。
访谈时可拟订一份具有指导性的提纲,围绕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与范围和所负责任等内容进行。
④观察法。这是指在工作现场运用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观察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特点、性质、工具、环境等并用文字或图表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观察法适用于标准化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⑤现场工作日记法。这种方法要求员下每天记现场下作日记,将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按照时间顺序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图景。
一、简答题
1. 有哪几种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分别表现为:
(1)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是一种最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最初应用于军事组织,后来逐渐企业组织中得到丁运用。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的突出特点是,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由企业的各级主管人员来直接指挥管理,不设专业的职能参谋人员和机构。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任务的分配和运作都是在厂长(经理)的直接指挥下完成的。
①优点:组织结构形式简单; 指挥命令关系清晰统一; 各部门、各职位职责明确,能形成严明的纪律和秩序体系,管理运作成本较低。
②缺点:管理决策和运作主要依赖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缺乏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组织中各部门之问缺乏横向联系,容易形成管理者的本位主义和狭窄视野。直线制组织结构形式一般只适用于小型企业组织。
(2)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是在“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的职能工长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专业化分工的职能管理者代替了直线制中的全能管理者。为此,在组织内部设立各专业的职能部门和职能主管,由他们在其各自负责的业务范围内向组织下级各单位直接下达指标和命令,组织中下级各单位除了要服从上级单位的行政领导外,还要服从上级职能部门在其专业领域内的指挥。
①优点:每个职能管理者只负责某一职能领域的专门工作,有利于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 职能主管对其所管辖的专业工作可以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对下属的指导可以比较具体; 职能机构的作用如能很好发挥,则能弥补各级行政领导人管理能力的不足。
②缺点:多头领导。每个下属除了接受其行政上级领导外,还要接受职能领域中职能管理者的领导。这种多头领导容易造成下级人员的无所适从。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
直线职能制是职能制组织形式的一种改进。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和职能制一样,对组织中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专业化分工,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在相应的职能领域对组织内各单位工作进行指导管理,但是在权力配置方面,直线职能制的职能管理人员在其职能专业领域的工作卜只有参谋指导权,对组织中下级单位没有直接行政指挥的权力。对组织中下级单位直接发布命令指示的指挥权完全归属于组织中的行政领导人。
①优点:在综合了直线制和职能制各自优点的基础上形成,既有利于保证统一行政指挥,又可发挥各类专业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