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举国体制

【答案】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与他国竞争,争取优异比赛成绩、打破记录、夺取金牌的体育体制。

2. 体育目标

【答案】我国的体育目标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国民素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二、简答题

3. 简要回答学校体育的任务。

【答案】(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③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 各举5个例子说明运动中哪些行为是道德行为,哪些行为是不道德行为。

【答案】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体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体育工作者有责任指导青少年掌握良好的体育道德行为方式。

(1)个体在运动中的道德行为表现为:

①明辨是非。

②遵守纪律与运动规则。

③服从与尊重裁判。

④团结协作。

⑤乐于助人。

(2)个体在运动中的不道德行为表现为:

①故意犯规。

②辱骂斗殴。

③装假。

④作弊。

⑤服用违禁药物。

5. 简述攻击性行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答案】运动心理学家对攻击性行为是否促进运动表现持有争议。

(1)持支持观点的学者认为,敌意性攻击常常与愤怒的情绪相联系,愤怒的情绪可能增强比赛动机,提高生理唤醒水平,因而促进竞赛表现。

(2)持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攻击性行为所升高的唤醒水平可能超过运动员的最佳功能区,或使运动员分散注意力,从而影响其场上表现。

(3)造成上述观点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在运动实践中有时很难明确区分攻击性行为和果断行为。

6. 简述体育学习认知一调控策略的作用。

【答案】体育学习认知一调控策略是指学生根据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对体育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调整的策略。认知一调控策略可分为任务指向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指向的自我调控。认知一调控策略对体育学习的作用有:

(1)有助于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体育学习调控策略有助于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而只有在想学、愿学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学习并学好。

(2)有助于分析学习情景。体育学习调控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及体育学习任务的要求,结合自己的体育学习特点,制定体育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体育学习方法。

(3)有助于执行学习计划。体育学习调控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体育学习方法,监控体育学习进程,维持或适时地更改已选用的体育学习计划和方法。

(4)有助于反思或总结性地评价选用的体育学习计划与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以吸取经验与教训,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7. 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答案】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高低不同,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社会意义与个人价值的认识也不相同,体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进取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挑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毅力也不相同。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有

以下途径:

(1)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

(2)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

(3)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

(4)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5)可让学生将学到的成功标准和行为策略应用到某一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内容之中,自己选择活动目标、策略和评价标准,对动机水平、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

8. 简述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的5个阶段。

【答案】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患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阶段

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防卫手段,在面临困难和忧虑的时候,可能产生一种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现实的曲解。

(2)愤怒阶段

由于受伤已成为事实,运动员由“不是我”的否认态度,转到质问“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状态。

(3)许愿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伤这一事实。

(4)抑郁阶段

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骨骼、关节损伤问题,就会变得孤独、自我怜悯,常常回避同教练员和队友的接触,产生消沉等减力情绪。

(5)承认阶段

当运动员承认并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而且开始计划怎样成功地重返运动场时,实际上的心理康复过程也就开始了,但是,康复过程并不意味着轻松愉快,有时还会产生某些心理冲突。

三、论述题

9. 阐述讲解法与示范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两者关系。

【答案】(1)作用总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示范是相互储存、相互互补的,是统一过程的两个侧面。生动形象的讲解结合娴熟准确的示范,可使学生产生由欣赏一羡慕一向往一操作的连锁式心理过程,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