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83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组(proteome )
【答案】蛋白质组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ft 质(protein ), 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 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 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
【答案】核酸分子杂交是指应用核酸分子的变性和复性的性质,使来源不同的DNA (或RNA )片段,按碱基互 补关系形成杂交双链分子的一项实验技术,杂交双链可以在DNA 与DNA 链之间,也可在RNA 与DNA 链之间 形成。
3. Molecular Bescons
【答案】分子信标。分子信标是指一种具有自身配对区的DNA 寡核苷酸分子探针,利用荧光标记探针的碱基配对原理,通过观察探针荧光显示或淬灭的现象,确定目的基因的分子标记。
4. Telomerase
【答案】端粒酶。端粒酶是指由蛋白质和RNA 两部分组成的一种反转录酶,其中RNA 作为模板序列,指导合成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 的重复序列片段。
5. 基因组学
【答案】基因组学是指研究生物基因组和如何利用基因的一门科学,研究目标是认识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进化, 弄清基因组包含的遗传物质的全部信息及相互关系。
6. CpG 岛
CpG 岛是指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很不均一的CpG 双核苷酸在基因上成串出现所形成【答案】
的区段。CpG 岛经 常出现在真核生物的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基因的调控区,在其它地方出现时会由于CpG 中胞嘧啶甲基化引发碱基转换,引发遗传信息紊乱。
7. DNA 的甲基化(DNAmethylation )
【答案】DNA 的甲基化是指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是由DNA 甲基转移酶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作为甲基的供体,将胞嘧啶转变为
8. Nonsence mutation 甲基胞嘧啶的一种过程。
【答案】无义突变。无义突变是指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碱基的替换,使得原来编码某一氨基
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 止密码子UAA 、UGA 、UAG 中的一种,致使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肽链缩短,产生无活性的多肽片段的突变。
9. 单核哲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答案】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 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SNP 所表现的多态性只涉及单个碱基的变异,这种变异一般由单个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引起。
10.Intein
【答案】内含肽。内含肽是指存在于某些蛋白质前体肽链内部的一些肽段在转变为成熟蛋白质时,通过非酶促的转肽反应被切除,与其对应的是保留于成熟蛋白质中的外显肽。这些肽段具有核酸酶活性。
11.核酶(ribozyme )
【答案】核酶也称核糖酶、核酸类酶、酶RNA 、类酶RNA , 是指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RNA 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12.等电聚焦
【答案】
等电聚焦 是指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他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pH 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和分析的技术。
二、简答题
13.什么是完全基因敲除和条件基因敲除?
【答案】(1)完全基因敲除
完全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的靶基因活性;
(2)条件基因敲除
条件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因敲除。
14.真核和原核细胞的启动子结构和功能及翻译起始的差异与共同点。
【答案】(1)原核和真核启动子结构和功能
①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启动子区长约40bp ,-10序列是几乎所有启动子都含有的一个6bp 的序列,该六聚体通常位于转录起点上游l0bp 处,共有的-10序列是TATAT , 通常称为Pribnow 框,是RNA 聚合酶的 紧密结合位点;-35序列是另一个在大多数启动子中都可以找到的6bp 序列,该六聚体一般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5bp 处,共有的-35序列是TTGACA ,是RNA 聚合酶对启动子的识别有关序列,对转录起始频率影响最大。
②真核生物II 类启动子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II 类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25至-30bp
,相当于原核生物的-10区的功能;在起始处的共同序列 TATAAA , 也称为TATA 区(Hogness 框)
位点上游-70至-80bp 处 还有另一段共同序列CCAAT , 这与原核生物-35区相对应,称为CAA T 区。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起始点上游区的结构比较
①原核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TATAAT (Pribnow 区)的中心位于-10〜-7, 上游-70~-10
区为正调控因子结合序列,-20〜+ 1区为负调控因子结合序列;真核基因的调控区较大,TATAA/TA区位于 -30~-20, 而-110〜-40区为上游激活区。
②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上游只有TTGACA 区(-40〜-30)作为RNA 聚合酶的主要结合位点,参与转录 调控;真核基因除了含有与之相对应的CAA T 区之外,大多数基因还拥有GC 区和增强子区。
③原核生物RNA 聚合酶不需要大量转录因子参与,一种RNA 聚合酶能识别不同的结构基因;真核生物细 胞内由3种RNA 聚合酶,分别转录+同的基因,而且各自需要一系列转录因子参与转录起始。
(3)真核和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比较
①共同点:都需要核糖体大、小亚基,mRNA , 起始氨酰-tRNA , 翻译起始因子,GTP , Mg 等参与。
②不同点:
a.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所需的起始因子不同,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为IF-1、IF-2和IF-3,而真核生物的起始因子为elF-l 、elF-2和elF-3。
b. mRNA模板不同,真核生物mRNA 分子5' 端有“帽子”结构,3' 端有poly (A )结构,原核生物mRNA 没有。
c. 真核生物40S 起始复合物形成过程有帽子结合蛋白eIF-4E 参与,而原核生物308起始复合物形成不需要帽子蛋白。
d. 核糖体不一样,原核生物翻译起始中是30S 小亚基,而真核生物中为40S 小亚基。e , 真核生物起始复合物形成中需要Met-tRNA 而原核生物需要的是fMet- tRNA
15.人类为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用高的变异速度以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药物,为什么的变异如此之快?的变异有无规律?主要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异?
【答案】(1) HIV 发生变异的原因
①HIV 的逆转录酶没有校对功能,错误引入的核苷酸不能被及时切除,导致复制错误而产生变异,在 强大的复制能力下,错误不断发生而产生大量的病毒变种;
②由于宿主的免疫选择作用,体液或细胞免疫的基因组变异高于其他部位;
③病毒DNA 与宿主DNA 之间或不同病毒DNA 之间的重组也会导致病毒变异。
(2)
(3)的变异没有特定的规律,不同
编码区。
Met fMet 2+基因区变异率有显著的差别。 的变异主要是产生了较高频率的点突变,通常发生在编码病毒核心蛋白的gag 编码区和编码外壳蛋白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