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学位)之国际商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根据产品周期理论,试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产品生命周期是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

(1)导入期

导入期是指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最初阶段。创新国企业凭借其雄厚的研宂开发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并投入本国市场。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和人力资本,产品的技术密集度高,且由于生产技术不稳定、产量低,所以成本很高。生产主要集中在创新国,因为新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创新企业通过对新产品技术工艺的垄断地位即可在国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偶尔的少量需求,创新企业通过出口即可满足,因此这一阶段无须到海外进行直接投资。

(2)成长期

成长期是指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的阶段。随着新产品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发展,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变化:新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价值已为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次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认识,国外需求强劲;需求价格弹性増大,企业开始关注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和方法已成熟并扩散到国外,研发的重要性下降,产品由技术密集型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国向次发达国家的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国当地企业开始仿制生产,而进口国为了保护新成长的幼稚产业开始实施进口壁垒限制创新国产品输入,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国的对外出口能力。因此,创新国企业开始到次发达国家投资建立海外子公司,直接在当地从事生产与销售,以降低生产成本、冲破市场壁垒,占领当地市场。

(3)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定型化阶段。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产品和生产达到了完全标准化,研发费用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降低,资本与非技术型熟练劳动成为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创新国已完全失去垄断优势。于是,创新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将标准化的生产工艺转移到具有低成本比较优势的欠发达国家,离岸生产并返销母国市场和次发达国家市场。最后当该技术不再有利可图时,创新国企业将其通过许可方式转让。

(4)衰退期

模仿国开始向创新国出口,创新国逐步退出生产,成为净进口国。由于这种创新产品在创新

国已完全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创新国已着手研究开发新的产品。

2. 研究显示,许多外派人员遇到了既会影响他们在国外任职的有效性,也会限制在他们回国时对公司贡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如何?企业如何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any expatriate employees encounter problems that limit both their effectiveness in a foreign posting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any when they return home. 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how might a firm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uch problems?

【答案】(1)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其他家庭问题、经理人员私人和情感的成熟度和难以担当起国外重任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2)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外派人员不能在国外很好地发展,结果导致提前回国和高离职率两个后果的发生。

(3)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挑选程序、培训和管理发展规划来减少外派失败的发生率。

最易在国外任职成功的外派经理人员通常具备以下素质:拥有自尊、自信和良好的心态;能与东道国人员相互交往;愿意使用东道国的语言;能够理解他国人员行为的原因等。

外派经理的培训项目通常包括文化培训、语言培训和实践培训。文化培训有助于经理人员移情于东道国文化,从而提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有效性。语言培训有助于提高外派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外国文化,从而有助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实践培训旨在帮助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东道国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规律形成得越快,外派人员及其家人适应的成功率就可能越高。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但要为其外派人员制定良好的筛选程序和培训计划,也必须为外派人员的归国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应该为他们物质和专业的前景变换做准备,并利用他们在国外获得的知识经验。

3. 一家建在墨西哥的企业发现它的发展受到了墨西哥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限制。试列出这家企业可在全球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各种选择。讨论每种选择的利弊,并提出建议。如果墨西哥比索在以后两年中在外汇市场上急剧贬值,你所推荐的做法会受怎样的影响?

【答案】(1)这家企业可在全球资本市场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金:股票、债券和现金贷款。 ①这家墨西哥企业可以在全球股票市场中寻找某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上市,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此方式带来的好处是: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为将来收购外国公司做铺垫;满足了当地人对所有权的要求;增加了公司在当地员工、顾客、供应商和银行中露面的机会。缺点是公司所有权的国际化和面临汇率的风险。

①这家墨西哥企业也可以在全球债券市场中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可以发行外国债券,也可以发行欧洲债券。

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发行债券的成本,降低筹资的成本,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发行债券来规避外汇的风险。缺点是不能对外汇汇率进行很好的预测,到时还本付息的压力也比较大。

③这家墨西哥企业还可以在全球货币市场上通过贷款筹集资金。此方式带来的好处是降低筹资成本。缺点有两个:银行倒闭的风险和外汇风险相对国内银行来说比较大。

(2)若墨西哥比索两年后贬值,则对于发行债券和现金贷款两种方式来说,会增加还本付息的资金;而对于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方式来说,可能不会给公司带来损失,反而还能将外币兑换成更多的本币。

4. 你认为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吗?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Do you think the U.S.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human rights when granting preferential trading rights to countries? What are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aking such a position?

【答案】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是否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个话题可展开讨论。

(1)赞成者的理由

随着战略贸易政策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为政府干预有一定的好处。其中,政府干预的政治理由就包括保护人权。在中美最惠国待遇中,对于是否应该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一问题,赞成者认为美国应该拒绝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直至中国确实显示了人权状况的改善。他们认为贸易政策应该被用来作为一件政治武器,迫使中国改变它的国内人权政策。而且,与美国的贸易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美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市场,生产一些重要产品的资源也来自美国。这样,美国对中国人权政策的制定就有了话语权,能够影响中国改善它的人权。

(2)反对者的理由

反对者认为,限制与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通常会使事情更糟,而不是更好。他们认为,改变一个国家国内人权状况最好的方式是使它从事国际贸易。理由很简单:增长的双边贸易会提高两国的收入水平,当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国民会开始要求(通常也会得到)更好的人权待遇。而且,由于政策影响深远,若其他对于中国重要的国家未采取相似的政策,中国将仅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那么这将对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

5.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位经理负责一家跨国公司在某国的业务,这个国家毒品走私和不法活动十分猖獗。一天,当地一位“大人物”派了一个代表找到这位经理,要求他提供一笔“捐赠”,帮助这位“大人物”向当地穷人提供住房。这个代表告诉这位经理,作为这笔捐赠的回报,“大人物”将保证这位经理在该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里不存在什么威胁,但经理知道这位“大人物”是一个从事毒品走私的犯罪组织的头目,他也知道这个“大人物”确实是要帮助这个地区的穷人,因为该地区是这个“大人物”的出生地。请问这位经理应该怎么做?

【答案】这个问题涉及到伦理困境的问题。若这位经理帮助这位“大人物”,便是和毒品走私的犯罪组织头目合作,这是违法的;若不帮助,则是对这个地区的穷人不管不顾,企业的形象便会因此受损,公众会认为企业缺乏责任感。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企业根据自己的能力,为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