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 1. 议程设置的知识能怎样为实际新闻工作者所用? 【答案】(1)对于实践中的新闻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的概念提高责任问题的重要性。 记者给新闻事件贴的标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关注与该事件有关的议题,对水门事件的分析就显示出这个道理。在竞选活动中,通过铺垫过程,媒介对某些议题的强调会使一些候选人获得选民的偏爱。媒介还可以通过强调候选人的某些个人特征而忽视另一些,来树立某种形象。 (2)对于有进取心的记者而言,议程设置研究的发现为他们提示成功的机会。 假如媒介通常都没有按重要性的比例来报道重大事件一一如芬克豪泽和朱克的研究所显示的一一这意味着现实生活中还有更重大的新闻有待挖掘。对于从事公关工作的人而言,议程设置提醒他们,为捕捉公众的注意,以恰当的方式来构造一次事件是多么重要。 (3)多数议程设置研究都显示,媒介并没有像一面镜子那样按照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现实。 正如许多年前李普曼所指出的,媒介更像是探照灯,该探照灯往何处照,往往取决于在某议题上有其特殊利益的群体,取决于人们为获取注意而制造的伪事件,也取决于新闻记者本身的某些下作惯例。 2. 简述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答案】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是指在两者之间或者在两个以上的人之间,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而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到,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传播者不同。人际传播的传播者是非组织性的普通个人,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则是组织化的专业传播者,如记者、编辑等。 (2)媒介不同。人际传播一般不借助媒介而面对面交流,或只是凭借简单的人际媒介进行传播,而大众传播则是通过复杂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进行传播,技术性很强。(3)传播内容不同。人际传播的内容一般是私人性的话题,主观性较强,而大众传播的内容一般是具有公众性的新闻信息以及娱乐信息。 (4)受众不同。人际传播中,传者与受传者的角色是交互的,互动性强,而在大众传播中,传者与受众的地位比较固定,受众是隐匿的大规模社会公众,反馈具有延迟性。 (5)影响范围不同。人际传播在两个或数个人间进行,因而影响是小范围的,而大众传播则会在广大的社会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3. 简述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答案】(1)麦克卢汉“地球村”时代电子传播的的基本特征

①描绘出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人们可以快速地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即在“地球村”里,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一样。传播速

度的加速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

②从更广阔更理想的角度而言,也是与乔伊斯和威德汉姆·莱维斯的描述相应,麦克卢汉所说的“村落”还意味着共同的社区和可以共同塑造的全球社会。

(2)引起的社会问题

①传播媒介创造的环境。使整个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中。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我们虚构而完整地生活着,在电子时代。当我们的中枢神经在技术上延仲到了所有人类生活中,并与所有人合为一体时,我们很有必要参与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类行为中去。”即在电子时代整个人类合为一体,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与整体有关,每一个部分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体。在这样的家园中,传播媒介起到的作用几乎是决定性的。

②这样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民族、国家等概念的瓦解和重构。由于地球村是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村落”,这里的民族和国家就不再具有空间上的界限。地球村里的人类需要面对的是他们的全球责任,而不再是仅仅关注自家门前的那一小片菜地。因为突然之间,人类有了在全球范围内感知的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地球村又不仅仅是一个村落,电子速度在突然的内爆中将所有的社会和政治功能集中到了一起,这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对责任的意识。

③在这个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里,人们对整体合一的需要就是对整个人类无限和谐的追求。这一点已经被今天“互联网”族的宣言所印证。“互联网”世界的人们不仅建立自己的生存规则,而且宣称自己的潜力就在于击垮中央集权,帮助形成一个整合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建设自己的家园,并规定彼此分享更多的责仟与义务。麦克卢汉曾说:“电子技术将会使个人主义过时,迫使人们相互间彼此依赖。”多项研究证明目前“地球村”的人未必真的具有更多的公共责任意识。“地球村”村民共同承担更多责任的这个说法也许只是麦克卢汉一厢情愿的设想。越来越多沉迷于电视的观众被媒介观点所左右,失去或减弱了对现实生活的判断力,这些“沙发土豆人”的出现也让人们对麦克卢汉鼓吹的电子媒介对人的精神的解放力量感到怀疑。不过,麦克卢汉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个观点的乌托邦倾向。

4.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1)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 )是在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

“新帝国主义”,是指在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如果传统的帝国主义属于军事帝国主义,那么“新帝国主义”则属于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2)文化帝国主义是现代帝国卞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概括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这种文化扩张很明显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不少学者也把文化帝国主义称为“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在探讨媒介帝国主义时,人们更关注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一是跨国传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二是由这种垄断体制所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二、论述题

5. 民间舆论场为何对官方媒体不信任? 如何打通两个场?

【答案】(1)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原因

①两个舆论场所讨论内容的方式、使用的话语存在较大差异。官方媒体舆论场主要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输出。民间舆论场,则显得较为嘈杂,网民在微博、论坛上各抒己见,针贬时弊,经常会制造一些令人喷饭的描绘形式,总体而言,它使用的语言更为草根,更为生动,更接地气。

②与两个舆论场背后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着重要关联,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封闭状态对于观念分野也有着深刻影响。

③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兴盛,为保障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而互联网对社会舆论、对党政机关的公信力,乃至于对NGO 、企业的冲击都是空前的。在互联网的自媒体上,网民对很多公共事务有着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尖锐。

(2)打通两个舆论场的必要性

在舆论场多元化、复杂化的当下,每个地方是民间舆论场域与官方舆论存有分歧的一面,但也有交集之处。打通两个舆论场是当下中国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弥合社会观点冲突和分歧的必然举措。由于主流舆论场天然具有高门槛,民间舆论场很难进入,这就要求诸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要沉入民间,主动沟通两个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与官方舆论场并非隔膜隔阂、独立独行,而是可以交流交接、融通融合。但这种融合需要主动接轨、积极打通。

(3)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方法

①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

切实转变观念,厘清对网络爱恨交织的矛盾心理,尽管民间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虚言、谎言、怨言现象,但仍应牢固树立网络的灌水不是祸水、网民的意见不是偏见的理念。

②积极适应网络世界

主动转变职能,积极适应越来越火爆的网络世界,迅速从信息发布向信息解释、从意见表达向意见引领、从社会守望者向社会组织者转变,让党委与政府的声音及时有效传达到网络社区中,进而不断增加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

③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

彻底转变文风,增强政务微博亲和力。政务微博直面的不是上下级,而是普罗大众,应摒弃官腔官调、空话套话,扬弃文件式、灌输式陋习,抛弃傲慢态度、霸权色彩,多用网络语,勤讲乡下话。

在网络赋权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打通官方与民间的舆论场,其实折射的是政府部门是否平等对待、聆听每位受众的内在的民主素养和执政品质。因此打通两个舆论场,呼唤民众的理性表达和有序参与,但政府显然负有更大的责任。

6. 从传播学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动漫、网络游戏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异军突起。

【答案】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动漫、网络游戏也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1)传播学的受众理论认为,在面对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受众会通过选择,选取自己感兴趣且与自己既有的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发现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对信息如何理解的主动权掌握在受众受众,并且根据各自需求,在已经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消极和软弱无力的,而是具有很强的能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