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角膜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性,右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1天,角膜形成溃疡,发展迅速,呈液化性坏死,1周内波及全角膜。首先考虑的致病菌是()

A . 表皮葡萄球菌
B . 肺炎链球菌
C . 绿脓杆菌
D . 枯草杆菌
E . 腐生葡萄球菌

某墙背倾角α为10°的俯斜挡土墙,若墙背与土的摩擦角δ为20°,则被动土压力合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20°。 30°。 10°。 0°。 某墙背倾角α为10°的仰斜挡土墙,若墙背与土的摩擦角δ为10°,则主动土压力合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20°。 30°。 10°。 0°。 墙高为6m,填土内摩擦角为30°、粘聚力为8.67kPa、重度为20kN/m3的均质粘性土,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合力为:() 120kN/m。 67.5kN/m。 60kN/m。 75kN/m。 绿脓杆菌导致角膜迅速融解坏死的主要原因是() 绿脓杆菌生长速度快。 角膜的微环境适合绿脓杆菌的生长。 绿脓杆菌分泌的胶原酶降解角膜胶原纤维。 引起了机体的抗原抗体反应。 以上都不正确。 患者,男性,62岁,发现左眼上睑肿物3个月,不伴眼红痛。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左眼上眼睑皮下扪及弥漫性结节状不规则、质中肿物,无压痛,无活动性,边界不清。上睑结膜增厚,表面不规则颗粒样、息肉样增生,粉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颞侧睑结膜见肉芽肿性增生,红褐色,未见正常结膜面。右眼前节与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眶CT:左侧上睑与眼球间软组织增厚,包绕眼球,与眼上肌群前端分界不清。眼外肌与视神经眼眶壁未见异常。此病的治疗方案是() A.放射线治疗。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药物。 手术治疗。 冷凝。 局部应用抗生素。 患者男性,右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1天,角膜形成溃疡,发展迅速,呈液化性坏死,1周内波及全角膜。首先考虑的致病菌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革兰阴性细菌角膜感染,多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其中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特征性,该型溃疡多发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或戴角膜接触镜引起的感染。也见于使用了被绿脓杆菌污染的荧光素钠溶液或其他滴眼液。起病迅速、发展迅猛,患者眼痛明显,严重的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甚至球结膜水肿。由于绿脓杆菌产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呈现迅速扩展的浸润及黏液性坏死,溃疡浸润灶及分泌物略带黄绿色,前房积脓严重。感染如未控制,可导致角膜坏死穿孔、眼内容物脱出或全眼球炎。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分析,最可能的致病菌是C。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