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03行政管理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职能分类

【答案】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后,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职位分类制度。一方面,按照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任职资格条件等因素确定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职位系列,同时又根据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国家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等级系列。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又确定公务员的级别,这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

2. 编制

【答案】编制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编制是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则指一个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3.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一种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在中央与地方一各级政府之间划分税源,确定税收的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支关系的财政体制。分税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财政体制,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分税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的分税制; 另一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

4. 行政立法权限

【答案】行政立法权限,是关于行政机关立法权限的明确规定,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和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主要是指国务院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亦即哪些事项应由哪级机关制定、颁布法规。换言之,哪些事项应由法律来规定,哪些事项应由其他形式的法规、规章来规定。目前我国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与法律区别的标准是颁布的机关不同,因而它们在调整对象和范围上应当有所区别。应当山法律规定的事项必须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而不得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制定法规或规章; 应当由行政机关的规章来规定的事项也不应由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来规定。

5. 情境危机理论

【答案】情境危机理论,又称SCCT 理论或“危机情境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危

机管理专家库姆斯。情境危机理论吸收了其他学者对危机情境和危机分类的研究,首次将情境理论与危机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应针对不同危机类型选取相应的危机战略。

情境危机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组织的声誉会受到危机的威胁,通过评估危机情境,并根据该情境选择危机应对战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组织声誉。他提出一个“危机情境模式”,该模式中有五个变量:①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②危机中组织承担的责任:③组织的声誉和形象:④危机的严重程度和组织的发展史—包括危机史和关系史。“组织的内在控制程度与组织的发展史会对危机责任产生影响,而后再影响组织形象以及之后的潜在支持行为”。

6. 形象修复理论

【答案】威廉. 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建立在“个人或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声誉”的假设之上,认为就像其他有价值的资产一样,声誉或公众形象应从战略高度去维护,任何社会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声誉和形象。据此,班尼特把他的危机管理模式分为五个大的战略方法,其中很多又可细分为不同战术。五大战略方法为:否认、逃避责任、减少敌意、修正行动和自责,此外还有其他14种战略战术等。前两个战略强调责任,后两项与敌意有关,最后一项则是表达自责。形象修复理论着眼于危机应对中的“言说策略”,即关注危机发生时组织说了些什么,强调恰当的信息表达有利于修复组织受损的形象与声誉。但这一理论并没有关注“危机情境”的影响。

二、简答题

7. 省级预算有哪些参与者,其职能是什么?

【答案】共预算过程涉及很多参与者,它们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有的主要是资金申请者,有的主要是资金审批者,有的主要是资金使用者,有的主要是资金使用的监督者。我国省级预算的参与者及其职责具体如下:

(1)人民代表大会

①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④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人大常委会(通常由财经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

①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②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③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④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3)政府

①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③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④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⑤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⑥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⑦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⑧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4)财政部门

①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②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③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④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⑤定期向本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5)各部门(一级预算单位)

①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②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③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6)各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下属的各单位)

①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②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

③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8. 简述政府部门的绩效改进和导入。

【答案】成功的绩效改进和导入,是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关键,员工能力的不断提高及绩效的持续改进是现代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

(1)政府部门的绩效改进过程

①分析组织绩效改进要素,确定期望绩效与实际绩效,找出两者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原因。 ②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合理的绩效改进方案,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施,如个性化的培训等。

③通过对绩效改进过程和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绩效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

(2)绩效导入含义及作用

绩效导入就是进行绩效培训,为能保证绩效的持续改进,必须通过培训使管理者和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绩效导入具有以下作用:

①可以增进管理者和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了解,尽可能减少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由此造成的不良绩效;

②可以让管理者和员工掌握绩效管理的操作技能,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